《再見梵高—光影體驗展》(Van Gogh Alive)首度在大馬展出,本想在農曆新年期間前去,卻因大大小小的事而不斷延後。
印象中這場光影展會在3月16日結束,為了不因錯過而遺憾,於是,趁著和丈夫在3月15日一起放假,便北上看畫。
ADVERTISEMENT
抵達之時,已看到不少人在外等候,心裡琢磨著幸好畫展有分時段控制人數。
然而,當所購的時間段到來之際,看著大批人走入畫展區,才意識到,即便有控制人數,可人數還是相當多,只能怪自己不應該選在最後一分鐘去看梵高。
人們從入口開始便一直找合適的角度拍照打卡或錄製視頻。
穿過了以“The Starry Night”為主題的人行道之後,便正式進入投影區,展開40分鐘的多感官藝術展覽。
然而,投影區的範圍很小,人多就讓整個場地變得很擁擠。
可人們還是不斷拍照、拍短片,拍得不亦樂乎。他們重複走到投影幕前擺拍,讓投影的光打在他們的身上,一個個接力往屏幕靠去,對於正在盯著投影幕賞畫的人來說,非常干擾。
可是,這些只是“前戲”,後面遇上的狀況才真的令人咋舌。
或許是因為眉頭皺得太緊,一名工作人員向前告訴我和丈夫,間隔不遠的投影區(最靠近出口處)的人較少,讓我們移步前去。
人數,確實是比較少,但也不足以讓我們好好的享受這場投影展,因為站在那裡不到1分鐘,就有一名穿著性感的年輕女性直接走到了投影區的中央,開始搔首弄姿。
即便她看見不少觀眾都在拿著手機攝錄或拍攝在屏幕上投影出的畫,可她依然毫不尷尬的坐在地上,把外套拉下,低胸短衣露出她白皙的“北半球”及小蠻腰,站在附近的男性紛紛轉頭望向其他投影幕,而站在我隔壁的巫裔小哥更是像見鬼一樣想拉起他的另一半就走,可是後面的人太多,根本逃不了去哪裡,只能默默的等待這名少女和為她拍照的另一半趕緊完成他們的“拍攝”。
大約5分鐘後,女子終於離開投影區,與同行的那位男性攝影直接離場。
但不斷闖入視線範圍的“奇葩”卻有增無減。一對情侶輪流站到投影幕前擺出各種姿勢,兩三分鐘後,回到觀眾區查看手機,片刻,他們直接錄影起來,讓手機固定在一個位置上,然後“在畫裡”又是漫步又是轉圈圈跳舞,無視其他觀眾的感受,把投影區當作遊樂場,在最顯眼的位置,不斷重複拍攝,跳舞、轉圈。
工作人員既沒阻止也沒勸說,有那麼一刻我在想,難道和丈夫花150令吉購的兩張票,就為了看這些“網紅”來拍照打卡、錄短視頻嗎?
梵高是一名藝術家,我相信拍攝照片和錄製視頻的創意也展現著一個人的藝術天份,但,即便有再多的拍攝想法想在“梵高面前”展現,也不能無視其他消費者的權益;大家都是購票入場,來看的當然是梵高藝術,而不是這種遮擋干擾視覺的“煩人藝術”。
我第一次看光影展,是於2019年在韓國濟州島的Bunker de Lumières,當時展出的是Gustav Klimt的畫作,主題為《光之地堡:克林姆特展》,當時的體驗很好,所以才會對“再見梵高”特別期待。
只是我忘了,科技進步之後,有些“藝術”干擾的可能性,得納入考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