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多年的飛速發展,在國際上站穩了地位,中國展現的經濟實力,更吸引不少國家紛紛靠攏,想要從中國的發展列車上分一杯羹,帶動國內的經濟發展,甚至早年前,採取親美的鄰國,如今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與中國攀上關係。
15年前,臺灣人氣女子組合SHE曾出過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那句“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更是印證了中國當時的強大,即便兩岸的關係向來不算融洽,也難擋來自臺灣的歌手組合,去歌頌對岸的國家。
ADVERTISEMENT
同樣的,作為港澳臺之外,中文教育制度保留最為完整的國家,隨著中國的強勢崛起,也為我國的經濟、文化及旅遊等領域的發展,帶來了不少紅利,學習中國話(中文)也成為了一種趨勢。
我國近年來華小的友族人數不斷增加,固然與學校位置不合時宜有關,隨著人口遷移到城市,使到郊區的華裔人口大量減少,學校也只能招收友族學生維持運作,當然,無可否認,也有一些開明的友族家長,是認同華校的辦學理念,自願把孩子送來華小就讀。
甚至,向來只招收土著及馬來學生的瑪拉工藝大學,幾年前開始,除了設立中文班,也把學生送往中國深造。
這些年來,為了凸顯友族學習中文是多麼厲害的事情,或者為了顯示學習中文,可以帶來友族和諧,報章上總會大事宣傳,把友族學習中文,詮釋成是種值得表揚的事,當然,表揚確有需要,但矯枉過正,也會適得其反。
在華人社會中,掌握三語能力已經基本操作,一些人還能掌握一些外國語言,這還不包括不同籍貫的方言,一般的人,掌握5種語言以上是綽綽有餘,但這樣的語言能力,並不會得到特別讚賞,反而淪為平凡,反觀友族僅多掌握一種中文,瞬間就成為一種值得表揚或宣傳的事情。
我記得,在中學時期有名理科生的學弟,這名學弟天資聰穎,即便理科的課業已經繁重,但為了對自我進行挑戰,他毅然選擇額外選修伊斯蘭科,學習基礎的爪夷文,可即便如此,還是難不倒他,看著他取得滿分成績單,現在回想,還是衷心佩服。
當然,這樣的例子很少見,尤其不少華人對爪夷文有明顯的偏見,不會“低頭”去學,但拋開政治及宗教,以學術角度而言,增加多一門學問,並非是壞事。
同樣在,本地媒體在多年前,一名記者在一場副部長的新聞發佈會上,以一口流利的馬來語及英語提問副部長問題,儘管這樣的操作,對中文媒體已經習以為常,但當時仍獲得其他語文媒體的發文讚賞,而這樣的稱讚,才可算是平等的。
言歸正題,任何學問都是平等,特別在這多元國家內,多元是屬於常態,並沒有什麼族群學習誰族的語言,就顯得比較厲害,大家都只是在追求一門學問,只在於,本身願不願意去接觸或學習新的知識。
雖然,如今友族學習中文,已沒什麼出奇,但能吸引更多友族,更加深入瞭解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這種精神還是值得鼓勵。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