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7日訊)談戀愛本來只是兩個人的事,但光天化日之下,在公眾場合做“愛做的事”,不僅超越了“私人情感”可定義的範疇,還可能會引起嚴重後果。
日前,22歲少年與17歲少女大白天在公共停車場疑似“車震”的短片在社交媒體上引起轟動,警方隨即援引刑事法典377D條文(在公共或私人場所嘗試做出不適當的色情行為)調查此案,這對小情侶今日也被帶上法庭面控。
ADVERTISEMENT
家長普遍羞於談性
擁有輔導與性學雙碩士資格的心理諮商師陳志成受訪時指出,網民不應該去公審、肉搜及公開情侶的身分或網絡霸凌他們,而是應該從這起事件裡反省自己對於孩子們的性教育引導是否正確,以及正視我國教育體系裡性教育的不足。
他說,就如這對情侶的長輩除了責怪他們的行為不當之外,也必須自省,到底是在哪個環節出了錯?
“我覺得大家要以比較成熟的方式去看待這起事件,當然,對於網民的極端行為,家屬也做不了什麼,但是要如何看待兩名孩子的所為?作為長輩,我覺得他們可以選擇去反思在教育和引導上面的不足。可能他們在性教育方面不曾和孩子好好的談論過,也沒有提醒他們什麼該做和不該做。”
他指出,因為覺得“性愛”是羞恥的,所以很多時候家長們都不願意和孩子們討論太多,而年紀尚輕的孩子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些行為後面可能會產生的後果,犯了錯才發現是錯,便是今日所見的局面。
不能一面倒責怪青少年
“我們不能一面倒的只是去責怪這些青少年,因為家長也是有責任,他們也存在疏忽。孩子們會有那種‘慾望來了想做就做’的思維,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後續情況可以多嚴重。”
他認為,大家應該以這起事件作為借鑑,提醒自己未來要更積極的教育孩子們正確的性教育思維,同時讓這對小情侶能有更多的空間去沉澱以及改過。
“每個人都會犯錯的,但我們要給他們改過的機會。汙點不會永遠都是汙點,而接受和改過是家長和這對情侶,現在必須要去經歷的成長。”
未必是尋刺激
或是青少年沒考慮後果
陳志成提到,從性學角度來看,一些人會故意在公眾場合“親熱”,可能是因為他們存在一種尋求被偷窺或撞見的“刺激快感”,但這個可能性並無法套用在所有人身上。
他認為,有關小情侶會在公眾場合疑似“車震”,相信純粹只是他們的思想單純、入世未深,沒有考慮後果所致。
“為尋求‘被看見的刺激’促使他們在公開場合親熱,我覺得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可能性很小,他們更趨向於一般青少年做事不顧及後果。比如我之前也有接觸到一些個案是學生在校園發生性行為的。這些年紀尚輕的少年很天真,以為他們那樣做不會被發現,也沒有多考慮後果,想要做就做。”
他說,在小情侶預料之外的是,他們的行為不只被路人撞見還被攝錄了下來並上傳到網絡上。
網民“吃瓜”蹭熱度加劇渲染
而社媒的“吃瓜群眾”和“網絡判官”一籮筐,只要是引起輿論的任何事,一夕之間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加上除了有關的視頻被瘋傳之外,年輕情侶的合照還被翻出,網民批評、嘲笑、惡搞,有的網紅也以各種行為蹭熱度,才進一步的加劇渲染。
“我覺得現在很多的網民都是比較自我的,對很多事都會有一種公審的心態,用自己的絕對標準來評論任何的行為。那不是社會標準,而是網民的道德標準,他們可能希望讓自己的想法得到更多人認同,所以不斷轉發,企圖去得到別人的認可。”
八卦心態促成肉搜
他說,還有一種八卦心態,就是很想向全世界展示“我早就知道這件事”、“我是第一個發現的”、“我知道的比你們多”等,這樣的心態會促使網民變得極端,不斷的去挖掘、肉搜事件主角的事,再分享到網上“炫耀”自己的“實力”。
“這是非常不健康的網絡生態,他們沒有去顧及各方面的可能性,比如受害者、看到分享內容的人會受到什麼影響?他們只是在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而已。”
分享內容需思考後果
陳志成直言,網絡是一個新時代工具,人們的善用和操控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比如當想要分享視頻、照片或文字內容的時候,也要成熟的去思考,這些分享會帶來什麼後果,自控能力很重要。
“對於這對情侶而言,他們必須因為當時的行為承受很多的輿論壓力,他們可能無法面對身邊的朋友和家人,會覺得‘無地自容’,會因為樣貌、身分被網民肉搜和曝光後,而無法面對同學和朋友,可能會帶來內心的陰影創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