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29日訊)芙蓉古董街籌委會主席陳國礎集合民眾樂捐的物資,平均每一兩週便會送給州內的3個原住民村,而他希望日後能擴大範圍至林茂不叻士,將善舉送達給對的人。
他說,在過去20多年來,他曾以團體或個人的身分在社區施贈貧老,但大約在2000年的時期,有一次他把食物米糧送到一家老人院時,才發現因為太多人贈送米糧,導致一些米糧有蟲蛀的現象,這讓他重新思考了行善的意義和目的。
ADVERTISEMENT
原住民生活少人關心
陳國礎(71歲)接受《花城》社區報訪問時指出,當時老人院的負責人提出需要捐款,但是這與他行善的理念背道而馳,也開始思索,該如何把這些物資傳遞給真正有需要的人呢?
他在經過了解後,覺得甚少人會關注和關心原住民的生活狀況,所以他便開始接觸申達央的原住民村,也開始將物資送到他們的手中。
他說,後來該處進行了發展,原住民村沒有了,所以他開始物色其他地點,目前他每一兩週便會把物資送給拉務10英里原住民村、班底路和文丁路的原住民村,每次將物資送給他們時,他們都非常開心。
民眾自願捐出物資
陳國礎說,善事不怕做,一向來他都秉持低調行善的作風,但是仍然有很多民眾自願捐出二手的衣物、兒童玩具、茶杯碗碟和床褥等,除了二手衣物外,其他物品都會先過濾可以使用的才送給原住民們。
“至於衣物我們會原封不動的拿到原住民村,並集合在一起,然後我會召集村民們過來挑選,避免他們成堆的拿回去,遇到不適合的也讓其他人無法挑選適合自己的,只有這樣,大家都能挑選最適合自己的東西。”
他強調,本身從未向外籌集物資或籌款,但公眾會主動聯絡,甚至會將要捐出的東西放到他的家裡。
為貧困家庭購日常用品食糧
同時,每年他都會幫助在文丁原住民村內較為貧困的兩戶家庭,會為他們購買日常用品和食糧,朋友得知後也會主動捐款。
“朋友說,捐款後就算做生意都會比較順利,當然我也有這樣的感覺,可能是心態上幫助人後比較舒坦自在。”
無論如何,他說,本來也有打算把這個善舉延續至更多地方,包括林茂不叻士,但是卻找不到人帶路,所以至今仍未達成這個想法。
以芙蓉古董街名義發起
另一方面,這一系列的慈善舉動,陳國礎都是以芙蓉古董街的名義發起。他解釋,身為籌委會主席的他在古董街打拚多年,希望可以藉著這樣的行動,把古董街的名氣帶動起來,讓更多人認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