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晉節夜晚飲食攤位有300檔,遊人如鯽。
攝影:謝祝南
(馬口22日訊)“仗筆渡千里,不負古晉行”。
ADVERTISEMENT
仁保書藝協會月初拜會砂拉越古晉中華書畫研究會取得豐碩成果,一如書藝協會主席謝俊南在兩會交流會上即席揮毫,以上述詞句送給該會形容般的情懷。
謝氏說,古晉中華書畫研究會有30年曆史,拜訪過該會的有來自中國和印尼的書法團體,在當地很著名,除了發揚中華文化,也開班教授書畫,目前學生有三、四十人。
他說,該會此行獲得本報東馬區副執行編輯何莉萍的推介,才得以與研究會接洽,並受到熱誠的接待,在場的有會長沈捷平、副會長李聯東、秘書田榮善、副秘書蔡明衛、財政李漢標、副財政楊雪蘭、藝術主任蔡晉利、鑑賞主任黃漢華及吳鏽珠迎迓。
他說,古晉中華書畫研究會成員的書畫造詣都很高,沈捷平擅長畫畫,是班上的畫作導師,而書法則由蔡晉利和黃漢華負責教授。
沈捷平:每年集合成員作品辦展賣會
沈捷平說,該會幾乎每年都會集合研究會成員的書畫舉行展賣會,而這次書藝協會到訪,剛巧遇到展賣會,一行人得以觀賞數以百計高水準的作品。
展賣會是在三馬拉漢省的一個商場舉行,主力作品除了上述3人,還有該會秘書田榮喜,和顧問蔡振強的力作,在展銷一個月期間,吸引許多書畫愛好者瀏覽。
他指出,蔡振強是古晉峪霖藝術館的館主,也是一名藝術家和收藏家,在他5層樓的館中,其中4層收藏了許多珍貴古董和書畫,其中包括他本人的作品,藝術館平時沒有開放,只有接待外客才讓訪客參觀。
蔡振強在接待書藝協會成員時,播放了一段片長20分鐘,由他拍攝的砂州深山原住民生活實體紀錄影片,讓在場者大開眼界。
蔡羽:叻沙配樹皮茶 古晉特色
古晉出名叻沙和哥羅面,不同的地點味道不同,比如老街的叻沙和酒店自由餐叻沙就有很大的分別,前者味道濃郁,有人說,來到古晉不吃叻沙,等於沒到過古晉。
老街導遊蔡羽說,古晉叻沙配料有20多種,少椰漿而保存傳統香味,叻沙米粉比較多人吃,吃叻沙的人都有一杯樹皮茶佐餐。
樹皮茶是用砂州一種樹皮製作,將樹皮剝下曬乾泡茶,味淡,有點像唐茶,很有特色。
至於哥羅面,其實是乾面拌肉碎,不用碟子而用碗盛裝,雖然與本地的乾撈麵諧音,但兩者完全不同,哥羅面不像乾撈麵伴有一碗清湯配雲吞或水餃,純粹是一碗乾撈麵,而且沒有本地乾撈麵上加幾塊叉燒和黑曬油,缺少一股特有的香味,但是,哥羅面在古晉很出名。
原住民小規模種胡椒
砂拉越的特產胡椒,無論是黑或白胡椒,粉狀或粒狀,它的香辣都那麼的濃郁,是遊人必買的香料。
但是當地卻看不到有任何的胡椒園,據當地人說,這是因為隨著社會的轉型,土地的轉讓,和人口的外流帶來的變化,所以現在很多胡椒都由原住民種植,且規模不大,才造成這種情況。
從古晉華族歷史文物館的資料顯示,客家人是古晉最早種植業的先軀,開闢胡椒園,把胡椒提升為特產,客家人做出不小的貢獻。
古晉華人注重歷史文化
古晉人的生活節奏沒西馬快,有人說它比西馬落後20年,目測觀察,古晉沒西馬城市活絡,建築也頗為陳舊,但人文氣息旺盛,華族注重歷史文化,並設立一個華族歷史文物館記錄先賢的拓荒歷程。
華族也保留一排老街,街道的建築物古樸,多數是用木板建造,像60年代的街景,老店賣的東西,很多都是古董,也是遊客必到之處。
此外,石隆門的碧湖、古晉開埠功臣劉善邦英雄紀念碑、黃金橋等的景色幽美有特色,剛好遇到慶祝古晉節,夜晚燈光璀璨,巨型舞臺表演民族歌舞,並有300檔飲食攤位把熱鬧推上高峰。
此次隨行的有副主席溫鑑夫婦、副秘書楊梅芳、理事沈木生夫婦、申金民、楊彩芳、李春蘭和楊秀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