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最热点

|
发布: 8:37pm 08/11/2023

武来岸新村

武来岸新村

外地人置業建度假村 武來岸村放眼人口迴流

文/图:取自韩春锦脸书
(系列)镜头下的家乡故事/武来岸人口外流,成了老人村
武來岸 Paradise Valley 的度假村。

近年來,武來岸人口,一直停留在2000人左右,之前還有下降的趨勢。

從小學的學生人數,就可以看出些端倪。1973年,我母校的學生人數為350人,今年(2023)卻只有120名左右。生育率的下降和早期人口的外移,無可否認是造成人口減少的主要因素。目前住在武來岸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武來岸已成了一個老人村。

ADVERTISEMENT

根據老前輩們的記憶,武來岸戰前是個非常熱鬧的小鎮,錫礦業吸引了無數工人在這裡居住。錫礦停產後,大批勞工也隨著離開。

(系列)镜头下的家乡故事/武来岸人口外流,成了老人村
Paradise Valley 具有4星或以上的設備。
獨立前戒嚴 村民紛外遷

接下來,獨立前的緊急法令和戒嚴的實施,也使到有能力的村民,紛紛遷到外地,遠離這個不穩定和缺乏安全感的生活環境。我老家原本的屋主是姓熊的,在新村成立的時候,便把屋子賣給我父親,全家遷到加影居住。

不少熱血青年,在日治時期,投入抗日隊伍,最後走入森林,參加了馬共與英殖民政府對峙。其中有的被英政府驅逐出境,遣送中國。有的則戰死在森林,造成妻離子散的悲局。

在那段黑暗的時刻,村民成為殖民政府和馬共武裝分子的夾心人。接濟馬共將受到政府的對付,不與馬共合作,則將視為政府的走狗,很可能引來殺身之禍。生活在那段時間,人人提心吊膽,許多年輕人都往外跑了。50年代初,我哥和他那批同年齡的年輕人,就在那個時候離開了家。

獨立後,國家局勢穩定了不少,村民過著比較太平的日子,外遷的現象也緩和了下來。同個時候,新村的小孩也逐漸長大,小學畢業後,沒繼續升中學的,又不想步父母親的後塵當割膠工人者,一個又一個離開家鄉,到外地打工謀出路。

我小學的同班同學,留下來的寥寥無幾,其他都各奔前程,到外地找生活,每逢大日子才回家來。60-70年代,我有一位姓丘的兒時玩伴,到新加坡當空調輸送管的技術工人。從學徒開始,他接著成為工頭,最後帶領一批來自武來岸的年輕人,包括兒子在內,當起老闆,承包工程,總比留在老家割樹膠來的強。

根據他說,當時許多高樓大廈裡的冷氣輸送管,都是由武來岸人所安裝的。當初到新加坡找生活的那批年輕人,很多已成了該國的永久居民。

我在中學畢業後,也一樣到外地生活,直到我當了議員,才搬回老家居住。幾年後,為了工作的方便,又搬出來到芙蓉居住,後來把獨居在老家的年邁母親也接過來。我弟也在初中離校後,去了吉隆坡打工,而我姐則嫁到外地。

我們兄姐弟四人沒有一人留在家,像我家這樣的情況,在村裡是非常普遍的。數年前,我把老家翻新了,但卻一直空置至今,又不捨得把它變賣,也許是想留個念想吧!

(系列)镜头下的家乡故事/武来岸人口外流,成了老人村
Orchard Hill 的餐廳就建在樹林裡。
年輕人不想務農 出走謀出路

武來岸除了割膠和務農外,並沒有其他的就業機會。不想務農的年輕人,只好遠走他鄉,謀求出路。更何況村裡的基本設施也差強人意,年輕人都不想待在村裡。

到外工作的武來岸人,無論從事哪個行業,大部分都循規蹈矩,獲得良好的口碑,這是令我深感欣慰的事。

近幾年來,武來岸的玉封石哪督廟和茅草山,吸引了無數遊客,這裡已成了旅遊區。外地人也開始在這裡置地,興建度假村,帶動了飲食業的發展,並提供年輕人許多從事飲食業的機會,這裡的地價也翻了好多倍。

武來岸村人口會迴流嗎?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系列)镜头下的家乡故事/武来岸人口外流,成了老人村
Agarwood Valley 的另一個入口。
(系列)镜头下的家乡故事/武来岸人口外流,成了老人村
Broga Agarwood Valley 正在興建中。
(系列)镜头下的家乡故事/武来岸人口外流,成了老人村
石哪督廟附近的Orchard Hill。
(系列)镜头下的家乡故事/武来岸人口外流,成了老人村
飛機餐廳已投入服務。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