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24日讯)经营木屐生意几十年的刘兄弟贸易将在年底停业,此后,萧隆兴街(新加坡街)再无红木屐了。
刘兄弟贸易东主刘坤经(86岁)指出,自己和妻子年事已高,弟弟也已经多年不制作木屐,老店没人接手便决定把货给清了,年杪就正式和妻子过上退休的生活。
ADVERTISEMENT
他直言,虽然自己和弟弟都继承了父亲制作木屐的手艺,但这门功夫,老人家根本做不来,年过六十,要继续拿着锯子和斧头制作木屐,根本不可能,所以随着年岁老去,兄弟俩已经不再制作木屐,店里卖的木屐早已不是出自自家的手艺,而是从马六甲购入。
随着时代变迁,木屐的需求量降低,街道上能买到木屐的店也变得越来越少,而位于萧隆兴街刘兄弟贸易门前卖的那一点红木屐,就显得特别有时代感。
不过,随着刘兄弟贸易也准备在今年结束营业,芙蓉老街仅剩的这道与木屐有关的风景线也将消失。
刘坤经:9岁随父母越洋来马
刘坤经说,他是在9岁的时候,随着父母从中国越洋来马,而父亲是以制作木屐为生,他在约10岁也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这门手艺,后来弟弟也加入行列。
“以前没有钱自然就没有读书,小小就跟着父亲学做木屐讨生。弟弟后来也继承这份手艺一直到他六十多岁。反倒是我在29岁之后就不再做木屐了,我开始去驾罗里谋生。”
他说,父亲制作木屐的老店本来位于克里斯南医生路(Jalan Dr. Krishnan),那时候店里都是木块、制作木屐的工具和木屐。
“六七十年前,是木屐业最辉煌的年代,当时的需求量也很高,父亲的店经营了约50年。”
弟弟制木屐手艺好
刘坤经提到,弟弟后来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他的手艺很好,制作过无数的木屐,但是后来老了,力气就不如从前。
“六十岁以上的人,要继续操作那些笨重的器材做制作木屐这种粗活,早已力不从心,加上弟弟的孩子们长大了也都各有成就,他也就退休了。”
目前开在萧隆兴街的刘兄弟贸易,也有40年历史之久了,是刘坤经从其妹妹手中接过的生意,主要售卖一些手工制作原材料,如丝带、毛线、篮子等,但也一直有卖木屐。
“后来弟弟没再继续制作木屐了,我就从马六甲订木屐回来继续放在门口卖,不过,所剩的木屐已经卖完了,现在只剩下店里的手工制作材料要清货。
不强迫后代学制木屐
提及从父亲那代传承的制作木屐手艺因为没有人继承而走到尽头会不会惋惜,他坦言,无论是弟弟的孩子还是他自己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事业,发展得都很好,他们拒绝继承或对木屐的手艺不感兴趣,很正常。
“儿孙都是事业有成的人了,总不可能为了要传承强迫他们要学做木屐。”
他说,现在就连马六甲也只剩下两家生产木屐的商家,日后若是没有人继承,便不会再有这门手艺。
不过,刘坤经并不认同木屐是因为没有人要穿或买,所以才会逐渐淘汰,他认为是因为越来越少人制作木屐,市场木屐不多,才会让人们渐渐遗忘,又或者即使想买也买不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