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賈玲的《熱辣滾燙》,其中一幕是她(角色名稱杜樂瑩)問爸爸的問題,令我印象深刻。
樂瑩問爸爸說:“如果你有兩個蘋果,一個是大的一個是小的,朋友跟你要,你給哪個?”
ADVERTISEMENT
爸爸想了想,回答說:“朋友要啊,給大的唄。”然後爸爸反問樂瑩,她回答:“我兩個都給。”
樂瑩的回答,讓我看見自己過去的影子,因為現實中的我曾是如此,常常忽略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一味滿足朋友,甚至當朋友要求更多時,我也盡所能去滿足一切。
我以為這是愛的體現,但經歷友誼的跌跌撞撞,再加上不斷思考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原來,我與朋友相處出現不健康的邊界感。
什麼是邊界感?簡單而言,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底線和原則。
邊界感清晰的人會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他們只對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不把他人的情緒附加自己身上,同時不主動越界,也能對他人的越界行為說“不”,在人際關係中相處自在,也能讓他人清楚明白自己的原則及不可侵犯的範圍。
那麼,不健康的邊界感呢?這包括總把他人的要求放在自己感受和需求至上,拒絕別人時會感到內疚或心情不好受,為了討好別人而放棄自己的信念,被人刻薄對待只好忍氣吞聲,大部分時段都是通過別人來定義自己等。
對於邊界感,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提出“刺蝟困境(Hedgehog’s Dilemma)”,即在冬天裡,有兩隻想取暖的刺蝟就依偎在一起,結果距離太近扎傷對方;而隨後它們拉開距離,作出調整,以致最終不但能取暖,也不會傷害對方。
不管在友情或愛情裡,再親密的關係也有不為人知的小秘密,設立邊界感就不會輕易侵犯他人的邊界,也不讓他人過分介入自己的生活,令自己委屈或難受,保持一種“剛剛好”的距離,一切在“點到即止”的分寸。
設立邊界感仍舊是我在學習的功課,有時還是會不經意地掉落負面情緒重。不過,倘若我察覺自己或他人有些不舒服,我會時刻自省是否越界了,而這個時候就學習適時“收住”。
同時,當我發現自己的邊界感被突破了,內心產生莫名的委屈,我學習勇敢表達與拒絕,不讓自己受委屈;過程中也不內疚。
開始學習這一塊後,我感覺處理生活及人際關係都輕鬆多了。自己除了有足夠的相處空間,也更加清晰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負面情緒隨之大大減少。
在“熱辣滾燙”的劇尾,減重後的杜樂瑩非常帥氣。她不僅外形上脫胎換骨,內心更是大翻轉,尋獲自己的定位。其中一幕在拳擊比賽結束,曾經很在乎的朋友邀她吃飯,她大膽表露自己的不喜歡,還以“看心情”婉拒。
當健康邊界感設立後,或許我們會將焦點重新回到自己身上,然後發現:我可以好好愛自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