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記得自己那時候念中學還是小學,我來到癌症末期的姑姑病榻前,她交待了我和哥哥很多事情。之後的某個半夜,姑姑走了,而我悲痛萬分……兩年前,媽媽癌末,在生命的最後期限我一個人守在她的病榻前,緊緊握著她的手卻不小心打了瞌睡,醒來後她走了,內心很痛很不捨的感覺,每每想起,心裡面還是會揪著。
媽媽的事故中,臨終關懷中心護士教我有關臨終告別,在她彌留時,儘量把她最愛的親人都叫到了跟前,好好對她說一句“謝謝、對不起、我愛你”,這是我人之中的生命告別儀式,即便是錐心的痛,也要好好說再見。
ADVERTISEMENT
據知,韓國有一殯葬業機構提供“活人葬禮”課程,讓各階層人士可以穿壽衣躺棺材,藉此體驗死亡,反思生命;新聞上也有報道,西方國家以及月前新加坡癌末女子為自己辦了一場生前喪禮,開朗面對死亡,在所剩下的日子裡,與親友好好道別,不留遺憾,這才是意義所在。
而這些體驗和“生前喪禮”是莊嚴神聖且令人動容,對社會大眾也起了一種對人生的思考,加以改善日後對生活品質的注重,引領我們正視生命的可貴。他們都沒有把這些當作兒戲、噱頭和表演,更沒有故弄玄虛、鋪天蓋地的宣傳,因為這是一種對自己、對生命以及生命最後階段的一種尊重與尊嚴。
21年前的4月1日,香港巨星張國榮與世長辭,巨星的隕落讓大部分華人影視圈的粉絲們傷心欲絕,所謂的愚人節不是一個“非慶祝不可”的日子,只是純粹不過的4月1日,這一天,除了愚人,還有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做,若只想為了圖開心,也不一定非得從愚人中得到。
多少人都希望21年前的愚人節事故不過只是個玩笑,但那的確是很令人惋惜和遺憾的消息。然而,在21年後的4月1日,卻有一位稱不上“巨星”的公眾人物,以自己的“生死”譁眾取寵,引起轟動,浪費公共資源。而他成功引起的輿論,讓我更確信他不是在推動生命教育課,而是一種自命清高的自我宣傳。
樂觀看待生死並不等同可以幽默化生死,以輕浮的形式對待生命教育課才是一種不敬。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