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迎来了第67周年独立日,首次引入舞狮、舞龙表演,以及中文歌曲《我们不一样》作为演出曲目之一。这一创新举措引发了华社的强烈关注与欢欣。然而,极端分子却对此发起了猛烈的抨击,指责团结政府通过非马来文化的呈现,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新型殖民”,并呼吁马来社会保持警惕。
在社交媒体上,不乏极端论调的声音。例如,有人质疑:“国庆日的文化表演应当是什么样的?”他们担忧,当外国游客或本地人民看到独立日庆典中出现淡米尔语歌曲、中文标语和歌曲时,会感到困惑:这是马来西亚吗?为何非马来语言在国庆日上占据一席之地?
ADVERTISEMENT
土团党青年团团长万费沙将舞狮、舞龙、中文歌曲等现象归因于马来人的“团结不力”,并将其称为“新的殖民形式”。这一观点与极右翼组织对马来西亚日益“中国化”的指控不谋而合。
他们声称,马来西亚需要再次“独立”,以抗击所谓的新殖民主义,避免非马来文化进一步普及化。这种以“去殖民”为名的排他性民族主义,究竟是为了保护本土文化,还是为分裂社会的极端主张寻找借口,值得深思。
问题的核心在于,究竟是这些极端分子不了解大马的多元文化,亦或是非马来文化确实触碰到了社会的敏感神经?
当然,也有一些关心马来人情绪的华裔同胞提出疑问,为什么选择了《我们不一样》这首歌?
争议在于,《我们不一样》并非本地华人创作,而马来西亚本土华裔歌手如阿牛的《用马来西亚的天气来说爱你》、黄明志的《Ali, Ah Kao Dan Muthu》同样是极具代表性的选择。只是黄明志自身存在诸多争议,短期内难以为他“洗白”。但或许可以通过公开征集本地华裔词作者的作品,播放更具马来西亚特色的中文歌曲会更为合理的选择。
选用《我们不一样》或许也有其策略考量。作为一首风靡TikTok的“洗脑神曲”,它在不同种族群体中都广为流传。其旋律和节奏感可能有助于提升庆典现场的氛围。这究竟是神来之笔,还是弄巧反拙,则见仁见智。
显然,团结政府正致力于打造一个多元共融的社会形象。近期的经济复苏迹象,如美元兑马币汇率升至4.34、森那美与FGV公司实现盈利、马航扭亏为盈,以及即将调涨公务员工资等,都使反对阵营在经济议题上失去了抨击的抓手。于是,传统的种族和宗教话题再次成为了他们的最有力武器。
对于华社而言,或许不必因一首中文歌曲而过于“得瑟“。更重要的是,继续在共同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前行。多元文化的共融,并不意味着任何一方的胜利,而是一个国家在文明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思想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或许所谓的“思想殖民”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一个国家选择哪条文化路径。全伊斯兰文化和多元文化都无所谓对错,它们只是不同的选择。每一种选择背后都有代价,只是这些代价由谁来承担,谁又能够承受更多罢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