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华济公会日前宣布,将为申达央华人义山进行一项路名规划,以14名已故会长之名,来为义山诸多路段命名,让后世永远缅怀先辈领袖为华济的奉献。
ADVERTISEMENT
华济公会是芙蓉最有历史底蕴的华人社团,从英殖民地统治年代所保存的档案文件里爬梳,可证实华济在二战前,受英属政府认同为具代表性的华团,那时华济还是民办医院之身。
但华济在二战后,没有重振医院业务,正式修改章程易名为华济公会,全面迈入集中管理芙蓉义山事务,并受托管市内一些庙宇和产业的新发展阶段。
现存的资料,二战前领导和推动医护济世工作的华济先贤领袖,主要有两位,一位是芙蓉人耳熟能详的大矿家谭扬,另一位是当年最活跃的华社领袖黄益堂,其实还遗漏另一位与谭扬、李三同时期的华裔大矿家。
前身是医院的华济公会,是在1906年,芙蓉处于采锡火红的年代,英政府是应这位矿家的要求创办起医院;我手头上收存的旧档案,反映华济创办的背景,与芙蓉最强大的矿商广生号,脱离不了关系。
英属政府官方公文里证实,有一位叫朱哲生(译音)的矿家去函芙蓉市议会,要求议会在沉香办一所华人医院,以照顾年迈及患病矿工的福利。
被英政府尊称为朱头家的广生号老板,旗下矿工上千人,由他提出沉香需要办一所医院,自然受到英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朱头家除了是当时的广生号总经理,也是芙蓉矿务会馆创会会长。
作为芙蓉首家民办医院的华济,这段已被遗忘的历史背景,今后会史得以有机会重写时,需将朱头家向英政府推动创建医院的功绩,重新评价书写在内。
现任华济会长黄振旺在宣布义山路名,以历任会长命名的新决策时表明,这个路名项目不会涉政治人物及在世前领导及现领导,减少争议,无异是明智之举。
再例举华济的决策影响力,前阵子在一位华团领袖出面请命下,黄会长意识到芙蓉唯一的泰和堂文物馆,经营困难,作为业主的华济领导人,他同意免除泰和堂租金的增幅。
位于谭扬街的泰和堂本身就是一栋充满历史故事的老建筑,该馆获有心人捐献的一座祭祀用的火炉,竟是由一位矿家黄英,赠送给隔邻列圣宫,能追溯自光绪六年(1880年),逾百年历史的珍贵文物。
回顾华济从创立医院济世的时代使命,过度至今天须承担管理华人义山的重责,职务繁重不在话下,但领导层不应忘却在其管理的资产中,尚存不少宝贵的文物和档案文件,可以让学界挖掘和整理出更多消失的历史片断。
森美兰华人文史馆创馆过程中,华济将曾是饼家泰和堂遗留下来的制饼古老用具,献给文史馆作为珍贵的文物展品;还有陈培前辈曾引领我们找出黄益堂在三十年代为纪念无数死难先民立下的总碑,其铭记的碑文含重要的历史讯息。
这些都说明华济是非一般的华团,它任重而道远;走过的百年风雨路,更值得华社珍惜之、记载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