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最热点

|
发布: 6:59pm 07/02/2025

客家人

农历新年

年糕

补天穿

女娲娘娘

正月二十

山歌

客家人正月二十不劳作 天穿日 抛年糕唱山歌

报道:丘明艳 摄影:李祝福/档案照
客家人传承补天穿文化 盼新生代共庆传统节日
每年补天穿庆典,亚沙仙四师爷庙吸引众多善信前来参拜,神庙人山人海。

(芙蓉7日讯)华人一般在正月十五即元宵节后落下帷幕,但对于而言,的“天穿日”()才是真正的“年终曲”,象征农历新年的圆满结束。

每个中华传统节日皆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籍贯的华人亦有各自的节庆传统。例如,广东人重视正月初七的“人日”,福建人则盛大庆祝正月初九的“拜天公”,至于客家人的大日子,便是“补天穿”。

ADVERTISEMENT

补天穿的故事源自上古神话,相传天地初开时,天空发生裂缝,不忍苍生受苦,取出五色石熔炼成浆来填补天洞,让世界恢复安定。古代人为了纪念女娲娘娘的恩德,便将农历正月二十定为“天穿日”。

对于客家人而言,这一天既是感恩之日也是休息日。基于“保护天地”的信仰,古时候的客家人在这一天会避免任何劳作,既不耕田也不缝补衣物,以防“锄开大地”或“刺破苍天”。适逢难得的休息日,客家人还会在这一天“唱”,以示庆祝。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新一代年轻人对于客家文化逐渐淡化。

客家人传承补天穿文化 盼新生代共庆传统节日
廖锦森
廖锦森: 以“黏口”食品填补“天漏”

芙蓉亚沙仙四师爷庙作为供奉客家主神的庙宇,持续传承补天穿的文化习俗。庙祝廖锦森接受《花城》社区报访问时指出,自1994年起,该庙便开始举办补天穿庆典,初期仅有少数理事成员参与,后扩大至理事家属,再逐渐拓展成如今可吸引逾2000人参与的客家传统文化盛事。

他说,由于正月廿一属立春时节,雨水增多,客家人也视正月二十为“天漏”,需以“黏口”食品填补。

“每年补天穿都会准备炸、糍粑、麻薯、粗叶板等‘黏口’食品,寓意‘填补天洞’。庆典中最具特色的环节是抛年糕仪式,信众同将年糕高高抛起,象征填补天空破洞,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客家人传承补天穿文化 盼新生代共庆传统节日
神案上供奉水果及各种丰富的“黏口”祭品如炸年糕、糍粑、麻薯、粗叶板等,象征“填补天洞”,祈求风调雨顺。

廖锦森叙述,传统客家人在补天穿当天,会进行一系列感恩与祈福仪式,如焚香祷告、供奉五色糕点及祭拜女娲娘娘。除了食品象征填补天空破洞外,人们也会在这一天向长辈致敬,表达孝心,延续客家人尊敬祖先和天地的传统。

随着社会变迁,补天穿的习俗也有所调整。部分地区的客家人仍然保留着原始的仪式,如手工制作年糕、糍粑,并将其分赠亲友,以表团结互助的精神。部分客家人居多的华人新村,有些长者仍然坚持不工作、不缝制衣物的传统,认为这是敬天的方式。

客家人传承补天穿文化 盼新生代共庆传统节日
补天穿必不可少的“抛年糕”仪式,信众齐力将年糕高高抛起,寓意填补天洞,祈求来年平安顺遂。
补天穿习俗渐趋淡化

廖锦森坦言,尽管补天穿是客家人重要的传统节日,但相较于福建人的“拜天公”或广东人的“捞生”,补天穿的客家习俗,在现代城市中已渐趋淡化。许多年轻一代对补天穿的认知相对有限,甚至未曾听闻这一节日。

“并不是所有的神庙都供奉女娲娘娘,一般客家人住家的补天穿仪式,也不像其他节庆活动那般隆重,一直以来也未引起太多关注。”

为此,他也希望通过庆典的持续举办,能让更多华裔年轻一代认识补天穿的习俗,了解客家人的文化特色。

客家人传承补天穿文化 盼新生代共庆传统节日
亚沙仙四师爷庙举办盛大的流水席,众多信众齐聚一堂,共享补天穿美食,感受客家传统文化。
仙四师爷庙
积极推广补天穿文化

谈及亚沙仙四师爷庙的历史,不得不提起这间拥有163年历史的仙四师爷庙,庙内主神供奉的并非神话人物,而是我国19世纪开埠时期的重要矿业先驱甲必丹盛明利,其祖籍广东惠州府惠城,属客家籍贯。

盛明利在1860至1861年爆发的双溪乌绒械斗中,不幸被敌方擒杀,后被已故甲必丹叶亚来尊为“仙四师爷”,并建庙纪念。由于盛明利为客家人,该庙自然传承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并在2023年耗资10万令吉经费,成功筹建一座12呎高的女娲娘娘石像。

廖锦森坦言,该庙多年来风雨不改的举办补天穿庆典,但如今有了女娲娘娘石像坐镇,也让补天穿庆典更为圆满。

客家人传承补天穿文化 盼新生代共庆传统节日
除了传统客家食品外,补天穿庆典也准备了烧肉、客家酿豆腐、咖喱等美食,充分展现大马多元文化特色。

他说,作为供奉盛明利的神庙,多年来积极推广补天穿文化,不仅在庆典期间开放供给所有信众前来参拜,也透过各源流媒体宣传补天穿的由来与意义,希望借助现代科技,让年轻人了解这一传统文化。

“补天穿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体现了客家人刻苦耐劳、团结互助的精神。”

他强调,随着社会变迁,文化传承面临挑战,但只要年轻人愿意了解及参与,补天穿的文化精髓便不会消失,更能继续在新世代中延续。

客家人传承补天穿文化 盼新生代共庆传统节日
适逢农历新年期间,庙宇吸引大量游客与信众,纷纷前来参拜祈福,感受补天穿的节庆氛围。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