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22日讯)对于政府将全面落实电子发票(e-invoice),传统杂货店仍毫无头绪,大叹难搞!
传统杂货店面临超级市场、便利店及消费税等新系统的挑战下,如今将全面实行的电子发票,或成为了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少传统杂货店的老店主认为,电子发票的系统和工作繁杂,像是在为难他们一样。
ADVERTISEMENT
有业者向《花城》社区报称,这项措施仅给传统杂货店两种选择,一是提早“退休”,要不就聘请人手操作系统,不过却存在隐忧和成本的顾虑。

商家仍在观望
虽说电子发票是自动化记录交易数据,减少手动记账,提高税务合规性,但是对于过去手写账单或简单收银系统的年长店主,要熟悉系统、操作等等,尤其是琳琅满目的商品需要分类输入,简直是“世纪大难题”。

因此,不少的传统杂货商目前仍在观望状态,他们对于实施电子发票是毫无头绪,除了系统本身操作棘手,聘人方面也会遇到难题,而年轻一代也无意接手。
锺志海:营业额不足够成本开销
森州杂货商公会会长锺志海坦言,如果政府强制化所有商家都必须要使用电子发票措施,他不排除就此“退休”。

他说,电子发票确实对很多传统杂货商带来挑战,尤其是一些小地方的杂货商,店里也只有年长的店主掌店,而且生意额微薄,倘若要求他们实行电子发票,不懂操作系统尚在其次,前提是购买系统、培训及聘请人手,都会提高营业成本。
他指出,直到今天,很多传统杂货商仍不明白何谓“电子发票”,至今也没有太多关于小型商家或传统小店实施电子发票的讲解和详情,所以大多都在观望状态,需要更进一步了解。
他说,曾视察过一些传统小店,只有年长夫妇在经营,而且都是做小额生意,坦言如果真的要去熟悉操作电子发票的系统,宁可“收档”。
“包括我也是如此,已经七八十岁了,也没有聘请人手,加上现在传统杂货行业也就只是卖几包油、糖和米,生意也越来越差,如果硬要引入电子发票系统,营业额相信并不足够成本开销。”
他估计,如果要引入电子发票成本至少要好几千令吉,包括系统软件和培训,而且商品要相当仔细的核算,工作量大大提升,也是年长的店主们所难以负荷,也是很多传统杂货店店主正在烦恼的事情。
黄国威:比消费税更复杂
芙蓉洽记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国威说,传统杂货店不能与现时代的霸级市场、连锁杂货店比较,后者已经是有一套的系统和充足的人手,传统杂货店则是从手动记账开始转变,让传统杂货商们一时无所适从。

他指出,传统杂货商的负责人和员工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人,所以若要继续营业就要多聘请一个人来操作电子发票的系统,如果计算购买系统软件、人工、课程等,至少需要先投入1万令吉的成本。
但他最担心的是,在两三个月的培训课程中,他们是否能掌握,以及额外的如网络问题,都在考虑范围,如果根据原有的团队熟悉这个操作,估计需要两三年才能适应,毕竟员工甚至管理层都没有相关的知识。
他说,根据初步的了解,电子发票程序比过去的消费税更为复杂,买货、退货等都需通过系统操作,然而对于传统杂货店而言,这却相当繁琐,商品琳琅满目不是问题,问题是要逐一分类输入系统,而且每天要提交单据,已足够让业者头昏脑胀。
“加上还有很多的条规就我们而言还是有很多模糊地带,即便有半年的缓冲期也没有太大帮助。如果成本增加,最终仍是消费者承担。”
孙賐鍗:不够时间适应
勤成号杂货商孙賐鍗则说,繁琐的系统对于年长一辈的人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聘请人手说的容易,但是存在很大的隐忧,包括万一对方辞职不干,剩下对系统一窍不通的业者时,又该怎么办?

“当进行货品核对,输入的时候,我们也对键盘上的字母不熟悉,难道要其他人等我们逐个字母去输入吗?”
他说,这简直是在为难传统杂货店的业者,尤其是小型商店,实施电子发票措施逼得这一群体要提早“退休”。
他说,现在本身和太太对于电子发票系统也是一头雾水,毫无头绪,所给予的期限也很短,根本不够他们适应。
他说,勤成号已经经营了50多年,一直都是和太太两人在经营,孩子现在长大了,有自己的家庭,挣的钱也仅仅够生活,所以身为父母的也希望能靠自己赚取收入,不需要孩子担心,能经营下去是最好,生活上也有一个寄托。
只是,对于电子发票仍处于“迷茫期”的他说,目前还在观望期,需要等待更进一步的详情才做打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