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2日讯)森动保组织痛批森州大臣拿督斯里阿敏努丁制造种族标签,并违背以人道方式控制流浪狗数量的协议,并将在下周召集和平请愿,促政府勿走上“扑杀”老路。
森州控制流浪动物协会(Persatuan TNR NS)署理主席黄翠娴严厉批评,称州政府推行“灭狗行动”,不仅背离人道处理流浪狗问题的TNR政策(捕捉、绝育、放回),更通过在州议会上强调“马来社区”优先展开的言论,制造不必要的种族标签,令人遗憾。
ADVERTISEMENT
她指出,所谓的“马来社区”本质上并无存在必要,“我们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巫裔或穆斯林的,巫裔本就是多数民族,无论住在哪里都不可能是少数。”她认为,州务大臣在动议中突出种族界限,有误导公众之嫌,并“让人觉得他有意去凸显种族,让种族这个敏感词汇掩盖非穆斯林对于灭狗的反应”。
黄翠娴强调,动保从不分种族与宗教,组织中也不乏巫裔志工与救援者。“我们知道穆斯林宗教教义从不提倡残暴或杀戮。大臣的言论是他或其政府阵营的意愿,不应被视为所有巫裔民众的诉求,因此不应该拿种族来说事。”
事实上,州政府也在2023年与森州动保协会达城共识,以TNR计划取代扑杀,如今州政府在没有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在本质上已经违背了诺言,因为动保组织仍在投放大量资金去结扎流浪狗,以控制其数量。
她说,一只狗的结扎费用约200令吉,过去一年间,单是该组织就已成功结扎近600只流浪狗,其余个别独立救援者甚至结扎逾300只。而州政府承诺每年拨款的10万令吉,却只给了一次,远远不足推动全州TNR计划。
“去年的拨款在短短4个月内就用尽,组织最终只能靠筹款或向议员求助,尽可能以小范围逐步落实TNR计划,如今扑杀重启,拨款又不落实,最让人痛心的是,一旦“灭狗”行动开展,即使那些已结扎的流浪狗,仍难逃一死,我们所有努力都将白费。”

她指出,TNR政策的原意,是以人道方式长期减少流浪狗数量,惟政府却急于求成,TNR计划落实不足两年,州政府也仅拨出10万令吉款项,却想要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几乎是天方夜谭。
“TNR政策若与扑杀并行,将会彻底破坏原本的控制机制,亦会导致‘真空效应’(Vacuum effect),即一旦清空一个区域的流浪狗,其他区域的狗便会迁移过来。唯有让已结扎的狗群守住原区,才能阻止防止其他流浪狗进入,从根源降低数量。”
她认为,TNR计划成功的前提,必须是政府与民间密切合作,而非政府施舍一点拨款,就把球“踢回”给非政府组织,甚至试图推卸责任,反责怪动保组织成效不彰。
她说,TNR计划落实期间,民间组织已全力配合,包括毛孩避风港(Furrykids Safehaven)也曾协助收容攻击摩托车或对社区构成困扰的“行为问题”流浪狗,这本已是扑杀的替代方案。但如今政府却在无善后安排下重启扑杀,甚至没有提供任何收容援助,把责任推给关心动物的单位或个人,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黄翠娴也呼吁民众,从家中做起,确保自家宠物结扎、避免繁殖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TNR计划,终其原因,大部分的流浪狗均源自于不负责任饲主的弃养或放养导致。
“许多家犬没结扎就放养,一旦繁殖了就弃养,这才是流浪狗数量有增无减的根源,唯由当越来越多人参与结扎家犬的行列,流浪狗的数量才会真正受控。”

与此同时,毛孩避风港(FurryKids Safehaven)主席洁丝琪兰受访时透露,森州政府在2023年10月与森动保组织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达成共识,承诺以TNR取代扑杀政策,并每年拨款10万令吉予两个动保组织推动结扎回放。
“然而,我们只拿到了一次拨款,原本在今年2月份,接到州政府通知,要求签署今年的拨款相关文件,但随后又被通知,由于部分细节由修改,延迟到5月下方拨款,不料,森大臣毫无预警地宣布‘U转’政策。”
她透露,该组织已号召多个动保组织与个人,将在下周五(5月9日)上午11时,在森州政府大厦展开和平请愿运动,届时也将向州政府呈交备忘录,要求停止灭狗行动并重启协商。
她也呼吁更多动保人士及爱狗人士参与其中,共同要求政府回归最初承诺,遵守人道政策,勿再走上捕杀的老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