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8日讯)马华森州联委会主席廖国赈指出,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在各地所设立的MyKiosk销售亭,推出两年多却依然大面积空置,不仅严重浪费资源,更逐渐沦为公众眼中的“迷你白象工程”。
他发文告指出,有关计划原本是为了协助小贩及中小微型企业(PMKS)设立合法、安全、整洁的营业平台,惟现实却事与愿违,摊位遍布各地却乏人问津,完全无法达到扶助基层经济的初衷。
ADVERTISEMENT
他说,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销售亭竟连最基本的水电设施都未完善,试问小贩要如何经营生意?若连基本的营业条件都无法满足,又怎能要求小贩愿意进驻?
他质疑,房地部与地方政府在推行MyKiosk计划过程中,是否曾做过全面性检讨?摊位空置至今,是因为租金定价过高?还是因为申请程序过于繁复?抑或是计划本身从一开始就脱离地气、选址失败?
“推出近两年,大多数的摊位仍处于空置状态,这是否说明当局根本没有落实中期成效评估机制,也缺乏政策回顾与调整的意愿?”
他认为,MyKiosk申请流程应更透明,杜绝官僚程序及选择性审批的情况,同时租金应依据地段与地方经济能力作出合理调整,避免租金过高削弱小贩本已微薄的利润,反令计划背道而驰。
“中小商贩最需要的是一个实用、合理的经营平台,而不是一个看起来美观却不实用的展示柜。”
他强调,联邦政府若真心要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应先从检讨政策出发,而不是一味将问题丢回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去“创新”或“主动”进行,否则MyKiosk最终只会成为一项看得见却用不着的摆设。
“5000万令吉的拨款若最终只换来一堆空摊位,人民自然会质疑,这是否又是另一个缺乏远见与民意对接的‘白象计划’?”
他呼吁相关部门应尽快召开协调会议,检讨MyKiosk的实施情况,并邀请小贩代表实际参与对话与评估过程,以确保未来公共政策真正以人为本,避免问题再度重蹈覆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