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观点

发布: 10:59am 05/07/2025

家庭悲剧

家庭悲剧

陈珮敏 | 家,不只是住在一起

 

当马六甲的弑母弑兄案尚未从公众的脑海褪色,芙蓉又传来一三口腐尸住家的悲剧。这两起相隔不远的,不只是冲击新闻版面的标题,更是一记重重的敲门声,提醒我们关于“家”的理解,或许早已走远。

ADVERTISEMENT

这些并非电影桥段,也不是冷冰冰“案件”两个字就能承载;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间故事。

先说马六甲少年,他不过二十出头,也不是穷凶极恶的惯犯,而是一名看似平凡,邻居口中的“乖孩子”。这“乖孩子”却在一夜之间沦为震惊社会的嫌疑犯。

据报道,他与母亲、兄弟长年同住,彼此共享一张饭桌、一间屋檐。这样的亲密空间,本应是情感滋养之地,怎会演变为憎恨累积的角落?

而芙蓉一家三口的陈尸案件,是在邻居嗅到气味的提示下报警,警方破门后才发现三具高度腐烂的尸体,起获利器、药物及发现遗书。这是怎样的一种孤独与绝望,才会悄无声息地把一家人推向终结?

这些悲剧中,最令人揪心的都不是死亡本身,乃是死亡前的孤寂、压抑与被忽视。家庭,原该是最温暖的地方,家人的避风港;却成了最无法呼吸的牢笼。

我们总习惯以血缘与共享屋檐定义“家”,却忘了家的本质在于关系的经营与情感流露。一个健康的家庭,从不是没有冲突的地方;而是冲突之后,仍有愿意彼此理解的桥梁。

现代家庭结构日益碎片化,单亲、隔代、远距离的居住状态比比皆是。而即便同住,也可能是各自封闭在手机屏幕与沉默之间,表面上相安无事,内心却积压着误解、怨恨甚至敌意,渐行渐远。

那名涉案少年是否曾向母亲倾诉心中压力?那三位陈尸家中的死者们曾暗示内心的绝望?没有人知道,因为这些问题太晚才被问。

心理健康,在这个社会仍是沉重的议题。我们不擅长开口,不敢倾诉,甚至不懂如何察觉彼此的伤。父母怕承认失败,子女怕显得软弱。于是我们选择沉默,以为沉默可以解决一切,却不知道,它正是悲剧酝酿的温床。

但我依然相信,“家”这个字,仍值得我们努力守护。只是,我们要重新学习如何去“做家人”。它不只是吃住相依,更是一种愿意聆听、理解与陪伴的心意。

有时候,只是一句“你还好吗?”一个静静坐在对方身边的姿态,一次放下手机认真聆听的饭后时光,便足以在关键时刻,拉住一个人的心。

马六甲与芙蓉的案件,是令人痛惜的警钟,它提醒我们:家,不只是住在一起;它必须活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与情感之中。愿我们都有一个真正的家,不是墙壁与屋顶的结合;而是有心,有听,有懂,有爱的所在。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