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强 | 禁酒风波,谁是赢家?谁是牺牲品?



森州政府在四个公共场所落实禁酒措施,迅速在华社掀起广泛关注与议论。这项政策原本由地方政府推动,但因涉及宗教、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交集,最终演变成一场舆论风暴。
面对不断升高的压力,执政阵营之一的行动党成为众矢之的,未能在第一时间作出清晰的回应或沟通,反而有个别声音企图将民间的不满引导向马华公会。
ADVERTISEMENT
然而此举非但未能缓解局势,反而在社交媒体上引来更多反弹,让人不禁反思:为何如今的民众不再轻易接受这样的“甩锅”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禁酒风波意外地给了马华一个“重回舆论中心”的契机,也让部分原本已对马华冷感的选民,也重新思考过去对政党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然而,马华要真正“重拾人心”,不能仅止于口头批评。过去的包袱仍在,选民对其是否真的转型、是否具备独立立场,仍抱有疑虑。
禁酒风波演变至今,政治口水战已逐渐盖过问题本质。行动党与马华的来回交锋,虽属政坛常态,但若只是互相指责、转移焦点,最终最受伤害的并非哪一个政党,而是基层民众。
华社所关心的,并非谁赢谁输,而是能否保有一个自由多元的生活空间。禁酒令一旦成例,无声蔓延至更多地区,影响的将是普通小贩、传统节庆、社交文化与民间经济生态。
政治领袖可以隔空交锋、媒体交战,但最终需要面对执法的是市民;需要调整经营的是商家;需要被限制选择的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家。
如果政党只忙于攻防计较,而无力也无意改变现实政策,那人民迟早会意识到,大家只是这场口水战中的“牺牲品”。
最近随着森州多个华团相继公开反对禁酒令,舆论压力已不再集中于政党之间的攻防,马华与行动党之间的口水战,亦似乎暂时熄火。
但值得关注的是:禁酒措施本身是否会如期推行?或是在各方压力下有所修改、甚至搁置,仍属未知之数。虽然政治火药味稍有缓和,但政策方向未明,基层华裔民众依然忧心忡忡。或许最坏的情况是,舆论安静后政策却悄悄继续落实。
行动党若要稳住民心,应正视问题、说明立场,并在州政府内推动更审慎的决策流程;而马华若要真正“东山再起”,就需在这类议题中展现原则、勇气与策略,而非仅靠他人的失误来衬托自身。
毕竟,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社会中,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特别是涉及宗教与文化生活的,都不应成为政党互斗的棋子,否则最终输掉的,不是政客的面子,而是人民的日常生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