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球 | 促销太卖力,小心品牌先骨折!


“老板,我们要不要再办一场买一送一?上次反应不错!”这句话,几乎是每场中小企业会议的开场白。于是乎,3月送礼季、4月清仓潮、5月母亲节、6月年中疯抢……活动一波接一波,结果不只行销团队快累死,消费者也麻木了。
这就是“活动疲劳症候群”,当促销变成日常,品牌价值也悄悄被打了折。
ADVERTISEMENT
一、促销过度,是在削弱品牌价值
广告圈有句老话:“促销是一把刀,不能天天砍。”促销可以是推业绩的利器,但天天打折,等于天天在告诉顾客:“我其实不值那个原价。”
你以为顾客会开心?他们其实会:
· 等你出招才下单,养出一批“等等党”;
· 怀疑你平常是不是“灌水价格”;
· 甚至留言:“你们是要清仓倒闭吗?”
二、行销企划要有节奏感,不是天天飙高音
促销规划就像编排演唱会,要有主打歌,也要有轻快小品。否则整场演出都在大吼大叫,只会让观众想退票。
建议的年度节奏如下:
· 主打3~4 次主活动(拉业绩):如新年、双11、年末感恩等。
· 搭配4~6 次创意主题活动(养品牌):以创意与情感为主,例如“妈妈的味道”、“开学生活节”等。
· 每月小互动(维持温度):抽奖、生日折扣、社群问答等,像是品牌的“日常聊天”透过层次分明的节奏设计,才能让顾客保持期待、不疲乏。
三、活动不在多,而在“打中”
消费者不是看到折扣就掏钱,他们买的是“感觉值得”。所以设计活动前,请三思而后行:
1. 是谁要来买?(目标对象)
2. 为什么现在出手?(时机与需求)
3. 有什么差异亮点?(创意与情境)
例如:
· 母亲节不只是八折,而是“说出最怀念妈妈的一句话,抽妈妈味浓汤包”;
· 618不只是清仓,而是“6样商品1元限时抢,看谁快!”活动玩得精,远比活动办得多来得有效。
结语:促销像暧昧,偶尔撩人最有感。
促销不是常态,而是精准出招的艺术。你要让顾客期待,而不是训练他们变冷感。
请记住:
· 活动不在多,而在对时、对人、对胃口;
· 品牌不能靠天天打折活下去,而要靠策略与创意活出价值。
别让你的品牌变成永远在贱卖的“特卖会常客”,让广告企划表变成一首有张力、有节奏、有余韵的年度营销交响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