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珮敏 | 若是一条鱼,别要求它飞翔


                            
                        前阵子遇见一位朋友,他对于今年踏入初中一的儿子成绩非常懊恼,尤其是数学。她无法理解为何如此重要的数学科,孩子就是无法掌握。
了解后我才得知,她儿子的成绩并不差,语文科更是不曾少过80分,数学成绩虽从未踏入80分,但总算及格。
ADVERTISEMENT
在朋友的认知里,男生逻辑思考能力强,数理科也应该比较好,但儿子数学成绩表现却令她不满意。
我对朋友说:“也许你儿子的擅长不在于逻辑推理,他的天赋在别处呢。若是一条鱼,别要求它飞翔。”
鱼不会飞,不代表它无用;鸟不会游泳,不表示它失败。可是,往往我们会陷入误区中,以单一标准去评价他人,更以“飞得高”作为唯一指标,把“优秀”定得很狭隘,以至于本该于水里发挥的生命,被迫苦苦挣扎,学习飞翔,最终遍体鳞伤。
以前的我一直不明白,身边朋友们如此优秀,自己却处于中等表现,成绩所谓的“不上不下”。即便自己再努力温习,成绩还是如此,甚至一度认为自己不会读书。
后来学习心理学,发现自己的观察力、应变力及分析力不错,甚至在与他人沟通交谈中,能给予同理心,供他人一个舒服倾诉的空间。若以学术表现为评估,以上的能力该如何打分呢?
现在的我在常带领青少年,这些能力正好派上用场,恰恰到位。与他们的相处与配搭,我则不断发掘他们的潜能与擅长;而不擅长的部分则“避重就轻”。
像之前有一位团长,在没有人的情况下被要求担任高职。可是,她不善于在众人面前演说与表现,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结果任职期间“亚历山大”。
看见她的问题,卸任之后建议她转入幕后,尤其她对美感敏锐,也喜欢制作视频,于是在这一岗位上不仅被满足,还越做越喜乐。
若当初我们看清她是一条鱼,而不是一只鸟,我们是否就不会让她承受无谓的挫败感?
作为领袖、家长或师长,我们往往急于把人“放入框架”,却忘了人本来就是千姿百态。欣赏每个人的独一无二,发现每个人的原本样子,这才是智慧之举!
你知道吗?鱼在水中畅游,鸟在天空翱翔,它们都有各自的成就,也有各自的美丽。重要的不是你飞得多高,而是你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天地,过得自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