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风波虽告一段落 林骏荣:背后仍有人组织性恶意举报挑事端




(芙蓉日讯)虽然招牌风波已经告一段落,但芙蓉市议员林骏荣揭发,至今仍不断有极端分子继续在网上举报各地的招牌,试图再生事端,挑拨各族群关系!
近月来,森州接连发生招牌及地名风波纠纷,除了晏斗茶室及森美兰黄氏联宗会的招牌被举报,更有一股势力不断在推动波德申改名运动。
ADVERTISEMENT
除此之外,双溪立白新村的中文路牌在设立多年后,也被多个非政府组织联合举报,引起不少热议,而这一系列的风波,其实早已经有迹可寻。
林骏荣向《花城》社区报指出,森州最近发生两场招牌风波后,随着州政府介入下,如今旧建筑物和非营利组织的招牌,确定可以被豁免准证及执法,整个风波总算平息下来,并获得圆满解决。
尽管如此,他披露,在整个事发过程,当局也有深入研究问题的根源,并发现这系列招牌风波的背后,都是有组织性地进行,甚至在现阶段,当局还是不断接到招牌投诉的举报。
而且,在经过了解后,他们发现,这些举报者都是先通过社交平台渲染,让整个话题在网络发酵后,然后再通过芙蓉市政厅的公共投诉管理系统(SISPAA)进行举报。
“根据市政厅标准作业程序,当我们收到投诉时,相关执法人员是必须采取行动,不能对投诉置之不理。”
他说,由于事发时,市政厅尚未对相关招牌有清晰地规范,执法人员只能根据现有的条例,针对相关商家或组织开出提醒信,接而引发后来的一系列风波。
“当然,有些人可以说市政厅应该宽容处理,但无可否认的是,这类投诉一直进入系统后,根据程序,市政厅有责任向投诉者跟进每一步的行动,回应投诉者的问题。”
无论如何,他说,招牌事件最终还是利用政策获得解决,随着州行政议会拟定了清晰的指南,即便这类投诉不断出现,执法人员也能从容应对,确保类似事件不再重演。
背后有组织在推动
另一方面,针对森州的招牌投诉,是背后有组织不断挑起的课题,林骏荣除了出示相关“证据”,同时,他也透露,除了森州,其他州属也有面临相同的问题。
他说,不管是波德申改名,书写招牌或无中文招牌,这些举报者的背后都是有组织在推动,而且,这些组织的人员遍布全国,各州也有人负责到处巡视,寻找“有问题”的招牌进行举报。
“据我们得知,晏斗的书写招牌,以及森黄氏联宗会被指无中文招牌,都是来自同一人举报。”
他披露,根据相关人士的脸书页面显示,其整个帖文都是充满种族主义的言论,并且,除了不断鼓吹波德申改名,包括霹雳太平、槟城乔治市等多个地方的改名运动,也经常在帖文提起。
他强调,他们决定尊重国家语文出版局制定的招牌规范,也认同马来语是我国的官方语言,但同时,在处理某些敏感问题时,当局也必须平衡处理。
林骏荣呼吁公众理性判断
林骏荣强调,森州无论在社区活动、商贸往来或文化交流方面,都展现出互相尊重与包容的精神,但这些少数极端分子的行为,不仅破坏地方团结气氛,也可能误导外界对森州的观感,造成社会不必要的紧张。
“我们不希望这些带有政治或种族议程的煽动行为,把各族群进行分化。”
他指出,经过州政府与芙蓉市政厅的共同协调,如今已建立起更完善的指引机制,清楚列明哪一类招牌需要申请准证、哪一类属于历史文化或非营利用途可获豁免,这不仅让执法更有依据,也让商家和民间团体安心经营,避免再次陷入无谓的行政纠纷。
“目前,市政厅在处理相关投诉时,都会先核对该招牌是否符合豁免条件,再决定是否采取行动,这项机制确保执法不再被外部势力所左右,也防止有人恶意利用投诉系统制造社会议题。”
与此同时,林骏荣呼吁公众,尤其是网民,在面对社交媒体上有关招牌或地名的争议时,必须保持理性判断,不应被带有偏见或误导性的信息煽动。
他提醒,社交平台上的“举报文化”若被滥用,可能会演变成种族挑拨的工具,对社会造成更深远的伤害。
“每一个举报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如果举报的出发点是出于不良动机,而不是基于事实或公共利益,那它的后果就是撕裂社会,而不是维护秩序。”
他欢迎各界发表意见,但不要用破坏团结的方式表达,森州政府的立场很清楚,他们即尊重国家语文政策,也珍视多元文化的共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