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劭扬 | 民政党想拉马华,先想想自己站得稳吗?


民政党主席刘华才早前公开表示,若马华在2018年加入国盟,可能有机会攻下芙蓉国席,先不谈这种理论的可能性,而是,这句话虽然听起来豪气,但我相信,不管是马华或民政党的基层,反应都是一片冷笑。
曾几何时,民政党是槟城的执政党,是改革派的象征,甚至比马华还“政治前卫”,林苍祐时代的民政党,讲理想、讲多元、讲民生,是国阵内部少数敢提“制度改革”的声音,那时候的民政党,党小却有骨气。
ADVERTISEMENT
可惜风水轮流转,2008年政治海啸后,民政党彻底从主流政治中退下,连槟城的老根都被拔掉,更是失去华社信任,之后的十几年,民政党就像个被历史遗忘的角色,卡在夹缝中呼吸。
后来加入国盟,本想借新联盟找出一条重生之路,但实际上,这条路走得比谁都尴尬,国盟的主轴是伊斯兰党和土团党,核心选民是马来保守派,民政党在里面,既讲不了宗教,华社敏感议题,也不一定能说太多。
刘华才邀请马华加入国盟,从政治逻辑看,未必没有道理,毕竟,华裔选票如今几乎都被行动党垄断,国盟要突围,确实需要一点“华人元素”来装饰门面。
但问题是,民政党自己都还没站稳脚,凭什么去邀别人?民政党在国盟内部的角色,说穿就是摆设,但实际上却是没有实权、没有资源,也没有选票。
而马华,虽然如今在国阵的日子不好过,但好歹人家还有根、有历史、有组织,更残酷的现实是,马华至少还在国阵里活着,民政党在国盟里,已经是呼吸微弱。
其实,民政党原本有机会成为“中间路线”的代言人,当行动党深陷执政包袱、马华又背负旧国阵形象时,民政其实可以走出一条新路,以非种族、多元及理性为旗帜,吸引那些厌倦两极政治的中间选民。
可是,民政党却选了一条最容易,但最危险的路——投靠国盟,一旦踏进这个阵营,你就得接受游戏规则,伊党讲伊斯兰价值,土团讲马来团结,那民政党呢,最后就只能变成一个不被主流接纳,也赢不回华社支持的政治花瓶。
政治世界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永远的输家,但前提是,你必须先要有存在感,才有资格谈合作。
民政党今天的困境,是因为长期没有政治方向,一个党要有灵魂、有主张、有群众基础,哪怕党小,也要活得有尊严,可民政党这几年,始终走不出属于自己的路线,选民看在眼里,自然当你是“空气”。
当年的民政党,可以在国阵里坚持理念,不做附庸,今天的民政党,却在国盟里连影子都模糊,因此,当民政党开口邀马华入盟时,我当下心里的OS是:“你自己都要没位置了,还在帮别人找椅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