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百业 | 直播时代来势汹汹 半世纪衣摊老档主仍坚持传统经营


(芙蓉24日讯)当直播带货席卷各大平台时,仍有一群档主默默坚持守在摊位前,用笑容与口碑赢得顾客,在芙蓉公市卖衣服近50年的黄金宾,就是其中一位。
72岁的黄金宾,是芙蓉公市洋货区最资深的档主之一。在1977年芙蓉公市开幕时,他就在这里摆档。至今近半世纪,他依然每天准时开档,用一双经历岁月的手,整理一件件衣服,用笑容迎接老顾客。
ADVERTISEMENT
“我年轻时卖布、卖衣是当下的趋势,那时候教育程度不高,许多人出来第一份工作就是选择卖布或卖衣。”
他回忆,当年他靠一身力气在布庄学习生意经,认布料、算码、议价,一点一滴累积经验,后来到吉隆坡工作几年,才有机会回到芙蓉开档。
他说,刚好那时芙蓉公市开幕,他有机会申请到一个摊位,就一直做到现在,那时的公市是全城最热闹的地方,没有购物中心、没有网购,买衣、买布、配鞋,全靠这座公市。
“那个年代的生意非常好做,档口每天都挤满人,我们凌晨4时起身、5时开档,一直做到晚上,甚至凌晨零时,几乎没停过。”

他形容,那是芙蓉公市最辉煌的时期,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买卖之间还有浓浓的人情味。
他说,以前衣服款式少,但人潮非常多,衣服只要一挂上去,不用一个早上就卖完,那时的行情好得惊人,摊主之间比拼眼光、比拼款式,谁进的货新、谁看得准,就能赚得多。
“以前要走款式,有爆款的大家抢,现在不同了,要看布料、看剪裁,顾客也不喜欢一样的,我就尽量找特别一点的款式。”
他笑说,卖衣服最考验眼光,因为货一进来不能退,要看准才行,几十年下来,也必须精准掌握顾客的喜好。

黄金宾说,以前不论任何时段,只要公市有营业,就会有顾客前来光顾,那时候做得再累也值得。
他指出,以前公市档主还能额外申请到楼下的停车场处开档,所以他每日凌晨4时就会起身,准备抢清晨的客源。
“自从行管令那几年开始,生意跌到很厉害,公市整个形态也改变了,现在档主们整天坐在这里,等顾客,我偶尔也等到闷,干脆早点回家。”
他说,如今的人购物方式变了,许多人宁愿上网买,来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大多是老顾客支持。
“以前妈妈带来的小孩,现在他们也长大,会带自己的孩子来,这些熟客,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黄金宾的档口,不只是一门生意,也是一段夫妻携手走来的日常。
“从以前开始,我就和太太一起去拿货、上货、开档,至今我们还是自己驾车去吉隆坡批货,一趟趟带衣服回来,风雨无阻。”
他与太太育有3名孩子,孩子们皆有自己的事业,他也从不要求孩子接手生意。
他说,这个档口不仅是收入,也是他和太太的生活,如果退休了就不知该如何打发时间,因此,孩子们也不反对两老继续开档。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靠孩子,也不向孩子伸手要钱,我们自己有钱花,也能自己承担日常开销,在这个通货膨胀的年代,不想给孩子们负担。”
他指出,现在两夫妻每天早上7时左右出门,开档、整理、聊天,没客人也坐着看看人来人往,时间就过去了。

黄金宾指出,如今的芙蓉公市已不如当年热闹,但在他眼中,它依然有自己的生命力,有时外地游客巴士来,周末还可以做些生意,平日就安静一些。
他说,相比起外面的租金,芙蓉公市非常低廉,即使近来电费调涨了,但还是能应付。而他始终认为,还是疫情那几年最辛苦。
询及是否打算退休,他说,这地方是他半生的家,有朋友、有熟客、有回忆,如果有一天没做了,他会想念这里的人情味。
“老朋友一个个走了,以前一起喝茶、聊天的都不在。现在少了那种热闹,但我还是喜欢来坐一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