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日讯)走入数字化时代,无现金支付被广泛使用,卫生部旗下的医院和诊所,也从10月1日起落实无现金支付,惟大部分长者认为,这项措施虽然跟上时代,但却忘了特定群体的需求。
ADVERTISEMENT
卫生部早前向各州卫生局发出通告,所有卫生部设施从10月1日开始落实无现金支付,即政府医院和诊所,只接受电子钱包、信用卡和扣账卡,只有在顾客没有任何银行户头或无法使用无现金支付的情况下,才获准以现金付费。
而卫生部是基于减少公款流失风险、促进柜台付费流程、减少收费营运成本、以及减缓冠病传播风险,才会推行有关措施。
《花城》社区报针对有关课题进行街访,不少上了年纪的市民坦言,本身不懂得操作电子钱包,而有的甚至是没有信用卡、扣账卡或智能手机,因此这项措施对特定群体并不友善。
使用经验浅带来不便
受访者指出,60岁以上的乐龄人士可免费享有政府的医疗服务,因此落实无现金支付并没有太大影响,但介于50岁之间的群体,使用无现金支付不如年轻一辈广泛,所以始终会带来不便。
有者说,国家发展必须跟上时代脚步,将付费数字化固然是好事,在疫情期间也能相对减少病毒传播风险,但政府必须考量到特定人士的需求,尤其是广泛使用政府医院和诊所服务的长者和穷困人士。
有者也担忧,本身对运用电子钱包的经验尚浅,近来网络诈骗及存款被盗事件盛行,不谙国语或英语的长者,在使用电子钱包或网络转账时也会遇到难题,进而使到他们害怕使用无现金支付。
饶润发:须考虑长者需求
民众饶润发(72岁)指出,他不曾使用电子钱包,本身也没有信用卡或扣账卡,当年开设银行户头是为了申请社会福利金,所以无现金支付对他来说有困难。
而且他连银行提款的程序也不了解,更何况是电子钱包,他也相信大部分长者都面对这种情况,没有儿女陪同是无法成事。
“无现金支付对年轻人来说不是问题,但并非所有长者都有高教育水平,有的在六年级后就没再升学,对于许多科技和数码的东西都不了解,将来所有的交易变成无现金支付,对我们这个群体一定有很大的影响。”
他说,他每5个月会到政府医院看医生,每个月会前往医院领取药物,不过皆是无收费,大马乐龄人士享有的医药福利是最好的政策,所以政府医院和诊所落实无现金支付的影响不大,但不能忘了一些群体的需求。
他指出,长者在政府医院拔牙需付费1至2令吉,必须考虑到长者的需求,他不赞成政府若全面落实无现金支付。
简翠兰:担心按错键钱不见
民众简翠兰(60岁)指出,她的年纪还在学习如何使用电子钱包,相信对更大年纪的市民来说,电子付费是困难的事。
“电子钱包大多数是采用英语,我们也担忧一些长者不明白,不小心按错导致钱不见了,而且现今经常发生,不论有没有按错,银行存款或电子钱包内的钱都会消失,这些都是必须考量到的问题。”
她坦言,政府推出的免费医药服务让许多人受惠,在60岁后,她可以享有政府推出的免费医药服务,在60岁前,也是简单的收费,包括洗牙和验血,比私人医院低廉许多。
饶宏发:多长者不会用智能手机
民众饶宏发(67岁)指出,年轻人出生在科技时代,对科技当然是应付自如,但许多长者不曾受教育,也不懂操作智能手机,无现金支付难免会引起不便。
他说,老人家外出本来就不方便,若驱车到医院或诊所,院方还因长者没有电子钱包、信用卡或扣账卡而拒绝,这确实非常不便,若要孩子陪同帮忙电子付费也相当麻烦。
“我也是在芙蓉公市推行无现金交易时,才学会使用电子钱包,但不是所有长者都学会了,既然政府医院的收费仅数令吉,政府就应减去不必要的麻烦,向市民收取现金。”
他指出,虽然电子钱包盛行,但他依旧倾向现金交易,毕竟经常发生电子钱包被盗,也担忧按错面对损失,不是对电子钱包百分之百了解的他,宁可选择现金交易。
林南强:对电子钱包没太大信心
民众林南强(74岁)指出,他没有电子钱包户头,假设到医院需要付费,他还可以使用信用卡,所以整体影响不大。
他认为,长者并不适合使用电子钱包,没有经验者怕被骗,也怕钱不知何故被转走,相较起电子钱包,需要签名或密码的信用卡更实际。
“经常在报章看到存款被盗,难免会引起心慌,对电子钱包没有太大的信心,如真的要用电子钱包,要用更多时间摸索,学会了才放心使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