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廣告行銷就像捕魚一樣,要釣要撈,最基本的前提,當然就是要先知道哪裡有魚的蹤跡,才好從長計議,否則,大海撈針,徒勞無功。
有魚的地方,一定有水,但有水的地方,未必有魚。或者更精確一點說,未必有你所要捕捉的魚。所以,萬萬不可見到有水,就以為有魚而貿然下餌或是打撈,這樣的話,預算隨時就丟到水裡去,結局可想而知。
ADVERTISEMENT
大馬經過近2年的疫情洗禮,目前的廣告行銷環境,早已今非昔比,傳統的主流廣告媒體如報紙、雜誌,甚至電視及電臺等,風光不再。
時日長久的封鎖效應,對經濟和社會的打擊是巨大而深遠的,君不見眾多紙本媒體已經苦撐經年,甚至倒閉,或是變身轉型,寄身虛擬媒體的一分子,狹縫求生,回不去了。
當今廣告行銷的主流,渠道更易,分流雜沓,卻又匯流結網。根據GlobalWebIndex 2019針對國內16至64歲的調查對象所做的一項調研,顯示大馬的網絡傳播行為數據(2020年1月份發表),可資作為掃描我國當前的行銷環境。
以大馬3200萬人口而言,全國的網絡覆蓋率高達83%,其中81%活躍於社群媒體。跟上一年的比較,覆蓋率多了3%。
從每天上網時間來看,大馬人每天平均花近8個小時在網絡上;又以社群媒體近3小時、影音平臺近4小時半,電玩超過1個小時,與上一年旗鼓相當。
以行動載具使用狀況來看,96%的人透過智慧型手機上網,同時每天平均花4小時以上。
有超過98%的手機用戶會觀賞線上視頻,也有七成的手機用戶會聆聽串流音樂媒體,55%用戶觀賞Vlog及56%聆聽線上電臺。
大馬人在社群網路接觸率方面高達100%,其中更有高達9成以上人是積極使用者,他們平均每個人擁有9.7個不同的社群媒體賬號,也有超過半數以上的社群媒體賬號是跟工作有關。
在網購的使用習慣上,所有網絡使用者,有90%以上的人會在購買前進行網上搜尋,九成的人也會同時到訪相關的購物網站,有八成以上的人表示有網購消費經驗,其中也有六成以上的人是以手機來網購。
大馬的七大社群媒體分別為YouTube(93%)、WhatsApp(91%)、Facebook(89%)、Instagram(72%)、FB Messenger(63%)、Twitter(47%)及WeChat(44%)。
而在手機App的使用情況,依序是WhatsApp、Facebook、Facebook Messenger、Instagram和Waze。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購物平臺的Lazada和Shopee分別佔據第7及第8位。
縱觀以上數據所示,初步可以得出一些洞察與發現:
大馬的傳播媒體,網路已成為主流,是一片網絡行銷的沃土,尤其是手機載具的生態,潛力實力兼備,不容小覷。
-大馬人喜歡上網觀賞視頻,不妨充作為接觸潛在消費者的行銷方式。
-大馬人非常喜愛社交活動,可資作為病毒式的行銷平臺。
-大馬有超過八成以上的人具備網購經驗,在線商務不是夢。
-典型的社群媒體備受青睞,要測試線上商業模式也很方便。
-網購平臺漸漸受到歡迎和信任,對於有意進入數位市場的新手而言,值得一試。
事實上,網絡商務早已被預測是大勢所趨,只是大家對網絡的資安和認識陌生,才一直停滯不前,但由於疫情的變數干擾,反而起了推波助瀾的助力,提早實現趨勢而已。
談到這裡,主流動向已經甚為明確,你對要捕捉水裡的魚,還有什麼顧慮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