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观点

|
发布: 8:38pm 26/02/2022

路名

路名

陈嵩杰 | 由路名捕抓“野史”

文:陈嵩杰

为了加深民众对地方有功的历史人物,及其背景的认识,芙蓉市议员何永铧已作出建议,人物命名的路牌,应该增设人物背景简介,这有助于提升民众认识为何这位先贤人物值得市议会的表扬和肯定。

ADVERTISEMENT

路牌用历史人物来命名,也算是在刻板历史课本以外,传播地方历史情意结的一项正面做法,尽管所谓官方认可,未必具有一定程度的公信力,但至少为民众提供一个检视的机会,关键是能有多少人,可以掌握这些有彰显的先贤人物的来历。

芙蓉市范围内,共有15个路名,除了有一个街是以老商号为名,余者都是以华人先贤领袖为名。

犹记得这是在80年代的芙蓉市议会,配合地方政府部门展开全国性路名本土化,去殖民地色彩的路名重新命名运动下,市郊区才出现更多以各族先贤为名的路名或街名。

问题就出在这里,路名确实本土化了,但市议会却没有相应地展开宣传运动,明确告诉广大的芙蓉市民,这些“名人”的生前功绩,为何值得市议会那么重视,把他们的名字列入新的路名。

至到今天,何永铧市议员及其同侪认为李三路及盛明利路,这两位先贤人物应将其甲必丹衔头,一并列进路名,再竖立简介,让芙蓉民众及路过旅人,都有机会认识这位对地方上建设有功的历史人物。

但是官方资讯欠缺,市会没有研究小组之设,不论官方或民间,一方面也没有人争论和质疑,这是文化沙漠的悲怆社会现象。

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已走入历史的人物,通过路名的竖立,也算是官方认可各族皆有贡献,各族皆有历史话语权的展现。

森华堂华人文史馆,有一则展出资料,这是一份从新加坡图书馆搜索收集到手的新闻剪报,是一则上世纪40年代,图文并茂的英文新闻,内容简介是指芙蓉出了两位华裔领袖,获当时英殖民地政府的认同,在市政府管辖范围内,有两段路是以这两人为名。

易言之,这两位先贤人物甲必丹李三和黄益堂,早在英殖民地统治时期,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很早已受到官方的肯定;这对于当年周围街道,都充斥英殖民地时期,官方领袖人物路名氛围下,出现仅有两个华人先贤路名,可是一个异数。

在议会历史档案里,文史馆确拥有这两位华社从政先驱,都受委为英属政府森美兰议会及芙蓉议会官委议员,少数一两位华裔代表之一的文档证明。

这些地方人文掌故,看似不属于正史的“野史”,其实也正是华社群体,特别是华团要认真看待,并应列入会务预算,应该落实的文史研究工作,以填补地方史的历史空白。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