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德申11日讯)“我们都是大海的孩子,唯有在海中畅游,才能感受到游泳的乐趣!”
游泳是众多运动中较为普及化的项目,随着地区城市化发展,有不少人都会缴付会员费到指定的会所泳池内游泳,不过,从小就在沿海一带成长的孩子们,即便没有泳池也无阻他们对游泳的热衷追求。
ADVERTISEMENT
在辽阔无边的大海中畅泳,对“大海的孩子”们而言,是至高无上的成就感与享受。
“沙滩男孩”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大海孩子们”所组成的小型群组称号,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却有着“征服大海”的共同嗜好。
每当波德申出现大涨潮时期即农历初一、十五的前后4天,都是他们相聚游泳的日子。相比起限制性的泳池,他们更向往辽阔大海,迎着风浪往前游,抱着“能继续游就不回头”的精神,犹如回归海洋的鱼儿畅所欲游。
逢大涨潮来临之际,他们都会相约在丹绒葛莫海浴场,仅凭一身简单的泳裤及浮标,直接从浅区游到深海区,畅游一番过足瘾后,再重返浅海区回到岸上,整个过程大约1小时,但有时候还会游到对岸的“蛇岛”,不仅需要更长时间,而且更考验体力与耐力。

刘国珍:只要还能游会游到80岁
“沙滩男孩”中最年长的前辈,是74岁的刘国珍,他忆述起1984年正式在开放水域游泳情形时,直言并不会感到害怕,毕竟自己从小就在沿海一带成长,年幼时常和同龄孩子直接到海中游泳,笑言已见惯“大风大浪”。
“很多住在靠海区的孩子们,从小就在海上游泳,我们那个年代不流行到泳池,家长也不会聘请教练教孩子游泳,所以自己从小摸索各种游泳技巧和知识,反正多喝几口水就慢慢成长起来。”
刘国珍更满心骄傲地忆述,自己曾是1988年6月4日举办首届半铁人三项赛事中的其中一名参赛者,对于首次参与经历仍历历在目,最主要的原因是参赛当天,适逢是自己的生辰,而这场赛事也成了为自己送上最特别的生日礼物。
他坦言,从小习惯在大海中畅游,即便后来的收费泳池普及化也相对安全,但却感觉环境受限,假日时的泳池也如同沙丁鱼罐般拥挤,让习惯无边无际畅泳的他倍感压迫。
刘国珍透露,多年来维持了海上游泳的习惯,后来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慢慢从几人累计了十余名“固定班底”,偶尔还有新人或尝鲜者加入,但有些人由于不熟谙水性,尝试过后决定放弃,重新回到泳池。
他说,海上和泳池的游泳方式区别甚大,因为泳池不会遭遇风浪,但大海无情,面对浩瀚大海与气候的转变,人类显得渺小而无力,因此,即便要在大涨潮时出海游泳,仍需视气候再出发,必须做好功课才能保证安全。
“海上游泳所得到的快乐与成就感,泳池无法与之相比,只要我能够继续游,我会游到80岁!”

邱玟升:只要做好准备
开放水域游泳也很安全
也是“沙滩男孩”前辈的邱玟升(65岁)至今游了逾10年,更笑称自己从“男孩”游到了“老男孩”的年龄。难能可贵的是,这么多年,他仍保持初心,经常带领着年轻一辈在海上寻找游泳的乐趣。
他指出,每次出海游泳至少有10人参与,众人都会游上约1.2公里的海域,再返回岸上。一般上,他们会选择在大涨潮的前后4天出发,这是因为丹绒葛莫在没有大涨潮的时候,原本的深水海域会如同死水,深海区高度也只到达半腰的深度。
“若在大涨潮前后4天,海浪只要低于0.6公尺就属于安全范围,一般高过0.6公尺,我们就取消活动,毕竟安全最重要。”
他形容,游泳者在开放水域需更多力气抵抗风浪,因此需要耗费大量体力,由于穿上救生衣就无法游泳,因此,众人只会在身上系上浮标,确保在过程中一旦体力不支或出现抽筋情况,还能抱着浮标稍作休息。
“我们抱着比较轻松的心态去游泳,有些朋友还会带上浮板,毕竟体力消耗巨大,偶尔随波逐流再继续向前游,但求开心就好,海上游泳无需过于勉强。”
邱玟升透露,沙滩男孩成员均来自不同的职业领域,其中不乏来自狮子会会员,惟彼此都是抱着“强身健体”的心态加入,偶尔还会通过举办筹募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因此,原本单纯的休闲运动项目又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
“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参与开放水域游泳,以此推广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意识,因为在海中游泳的人,会下意识地将保护海洋环境作出一份努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