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摸頸項,動動手腳,身體擺個姿勢……然後心理諮詢師就能立即解讀個案的內心,看穿對方的心意?這應該是電視劇情。
無疑,人的肢體會“說話” (提供信息),但心理諮詢師並沒有魔法,不會觀望一兩眼就能解讀問題。
ADVERTISEMENT
常被身邊朋友說:“你學心理的,豈不是能知道我們的腦袋在想什麼?我們在你面前不就沒有秘密了?”
甚至也會被調侃:“和你說話可要小心,免得被看穿。” 又或者更誇張的說法:“學心理的,10個裡頭有8個心理不正常的。”
曾閱讀一份期刊,心理學在國外之所以被看重,不是因為學成能幫助更多人,改變社會,讓世界變好,乃是發現能更審察自己的思維、言行與舉止,瞭解自己行為與情緒如何運作,尋找及瞭解困擾思緒的因素,並加以改進等。
在我國,見心理諮詢師尚未普遍化,這主要是大家對這職業存有疑惑及誤解:“見心理諮詢師,一定是精神有問題?”
有些人仍覺得見心理諮詢是羞愧,讓家族蒙羞,誤以為自己見諮詢師,就一定患有精神疾病。其實,去尋求心理諮詢的原因有很多,像情緒困擾影響工作與生活、面對人際關係或家庭問題、出現學習問題等,都能找心理諮詢師聊聊,免得真的被壓垮。
甚至,心理諮詢師也會去看心理諮詢師,這主要諮詢師也是人,也需要調節自己的心態,同時在職業生涯中,需不斷累積經驗,因此需要諮詢相關專業意見。
“見心理諮詢師,我不要吃藥!”
很多人將精神醫生與心理諮詢師混為一談,實際上開藥乃是醫生的工作,而心理諮詢師則是通過輔導及各項專業技巧訓練,幫助個案能更好地探索自己世界的模式,改變思維模式與行為等。
當然,心理諮詢師可以與醫生進行合作,對於一些需要藥物控制的情況,則會採用輔導與藥物的治療模式來幫助個案。
“見心理諮詢師,讓他幫忙做決定!”
若你去見心理諮詢師,目的是要得到答案,恐怕令你失望了。無論是生活、情感、工作等各方面的問題,諮詢師都不能幫你做決定。
而諮詢師做的,則是幫助個案更好地瞭解自己,分享一些應付焦慮、憂鬱、處理壓力等問題的方案,扮演一個推動者的角色。至於最終的決定,歸於個案本身。
“我見了心理諮詢師,但沒用!”
見心理諮詢和生理醫生的心態需同,個案必須帶著目的和具體問題見心理諮詢師,並在過程中主動參與,積極配合,這才能讓整個過程變得更高效。
當然,尋找合適的心理諮詢師很重要,除了在專業方面優秀傑出,最重要在過程中,個案能感到安全及被接納,舒服地投入療程中。
簡單而言,身體出現傷風咳嗽感冒不適的症狀,我們會趕快尋求醫生治療;而在心理層面困擾,我們倒不立即處理,乃是等到倦怠,“撐不住”了,或問題嚴重了,才尋求諮詢治療。
心理垃圾不適宜堆積太久,若日常沒人可以傾訴,不妨嘗試找諮詢師聊聊吧!請放心,他們不可能一眼就看穿你,因為心理諮詢不是讀心術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