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专题

|
发布: 4:16pm 02/07/2022

郑桂源

艺术界

文献坊

郑桂源

艺术界

文献坊

郑桂源艺术界深耕30年 一步一脚印 打造文献坊

报道:许镁琪

(芙蓉1日讯)途经森美兰海南会馆,不难发现会馆天后宫庙宇旁有个别致的空间,窗明几净,门外墙上有着两幅书卷味浓厚的壁画,其中一幅写上“文以载道”四个字,格外显眼。

ADVERTISEMENT

透过落地玻璃,可见墙上挂的、架子和柜上摆的尽是书法、画作、雕刻等艺术作品。一张又一张桌椅整齐排列,不时有人在里边挥毫或作画,偶尔也有人在此喝茶歇息。

这个弥漫文艺气息的空间,有个十分贴切的名称——雅阁。“雅阁”寓意这是文人雅士相聚的地方,而“文献坊”则代表涵盖各类艺术作品的场所。

负责人的籍贯并非海南,因为机缘而得以在森海南会馆落实计划。想当年,他同样在机缘之下踏足,深耕近三十载,如今凭着自身的艺术“遇”境,主动负起承先启后的使命。

尽管坊间对郑桂源有着“书法家”、“画家”、“艺术家”等雅号,不过他始终自谦为“艺术爱好者”,而打造文献坊的初衷,纯粹是想要纪念艺术界前辈,并让更多艺术追求者有个学习、交流和展现才华的平台。

“其实,我的原意是设立一间文人纪念馆,希望花城除了有文史馆、历史走廊和文物馆外,也能有个纪念文人的地方,让大家知道,这里不是文化沙漠。”

供fb/郑桂源艺术界深耕30年,一步一脚印 打造文献坊
从无到有,过程难免遇到各种挑战,不过郑桂源也意外发现,发自内心想要做好一件事,最终障碍都会迎刃而解。(余蔚棋摄)

投身艺术领域前,郑桂源是素食餐馆业者,从起初的艺术门外汉,到因为提供书画裱框服务而接触到艺术创作,让他有机会见识各种作品,包括书法、水墨、水彩、油画等等。

出于兴趣以及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他开始学习书画,希望对每幅送裱的作品有一定认识,才能以正确方式处理,避免造成无可补救的伤害。

“毕竟每位艺术家的喜好和习惯不同,创作时采用的工具、材料等多样化且复杂,若完全不了解,恐怕会在处理过程中不慎破坏作品,那是很严重的。”

除了作品外,他也因此认识了许多艺术界前辈,有的更成为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师,比如已故知名书画家林荣光老师。

“接触艺术圈后,我才知道,原来森州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可惜的是,不少前辈往生后,没有平台让后人看到他们的作品或者缅怀他们。”

在他眼中,许多真正爱好艺术者,一辈子追求艺术,其实不为名利,往往只求心灵的一片净土,这些前辈个人品德高尚,然而人离开了,很快就被淡忘,令他觉得伤感。

于是,他在心里埋下了种子,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设立一间“文人纪念馆”,让更多人知道森州存在过的一些艺术家,并有机会欣赏到他们的作品。

供fb/郑桂源艺术界深耕30年,一步一脚印 打造文献坊
雅阁文献坊坐落在森海南会馆天后宫庙宇旁,扮演推广艺术文化的角色。(余蔚棋摄)

物色地点的过程中,郑桂源偶然发现森海南会馆天后宫旁有个空间正在装修,与准备入驻该处的独立书馆负责人接洽后,双方一拍即合,打算共享空间,而会馆也对此表示欢迎。

不过,后来计划赶不上变化,书馆没有迁入该处,而他独自租下了整个空间,有了硬体设施,接下来就要逐步充实软体的部分。

当时他心想,文人纪念馆需待时机成熟才能成型,而该处同时可以扮演推广艺术文化的角色,于是善用空间,一步一脚印将其打造成如今的文献坊。

“我当然没有忘记初衷,文人纪念馆与文献坊可以同步推行。目前,这里展示了林荣光老师留下的作品、藏书和摆设品,全由其家人贡献出来作为分享用途。”

对他而言,能够取得艺术家或其后人的信任,值得感动和喜悦,因此他非常感恩林荣光的家人愿意相信他,从而丰富了纪念馆兼文献坊的内涵。

供fb/郑桂源艺术界深耕30年,一步一脚印 打造文献坊
为了避免学生因追求艺术而负担加重,兴趣班的收费大众化,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许镁琪摄)

文献坊投入运作后,开办了兴趣班,除了郑桂源亲自授课的书法班外,也邀请其他老师教导水彩画,并放眼日后还有水墨、油画、手工等各类兴趣班。

为了避免学生因追求艺术而负担加重,兴趣班的收费大众化,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现有的学生囊括老中青,从儿童至乐龄人士皆有。

“对我们来说,只要得到认可,就有信心继续走下去。每当看到学生们享受上课、感受到他们流露的期待和喜悦,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郑桂源的学生当中,曾有小学生由家长安排来上课,起初对书法兴致缺缺,上课两个月后,在比赛中获得金奖,找到了推动力,主动要求从每周上一堂课增至两堂课。

此外,文献坊也设有小食部,于每逢周末提供素食简餐和饮料,让访客在环境熏陶和美食抚慰下放松心情,既是三五知己小聚的好去处,也是学生上课前后充饥的地方。

“小食部由太太经营,目的并非为了赚钱,而是打造一个温馨的氛围、分享素食料理。作为素食者,我们希望让更多人发现,素食与荤食一样美味营养且疗愈人心。”

供fb/郑桂源艺术界深耕30年,一步一脚印 打造文献坊
人生至今一半的岁月投身艺术领域,郑桂源希望凭着自己的艺术“遇”境,承先启后。(余蔚棋摄)

从无到有,郑桂源坦言过程难免遇到各种挑战,尤其是个人力量单薄,执行起来各方面都很吃力,不过也意外发现,发自内心想要做好一件事,障碍最终都会迎刃而解。

兴许是从开始至今都不计较个人利益,一味专注于用心付出,后来他才慢慢发现,许多收获是意料之外的。

雅阁文献坊自今年3月正式启用,民众的接受度出乎其预料,毕竟与艺术相关的事物通常比较“冷门”,他没想到,上门的访客当中,大部分首次到来就说很喜欢这里。

“接触艺术的人们,往往是借此追求内心的平静,我想他们在此感受到这种氛围。意外的是,访客不只有华裔,也有友族同胞,曾有一个印裔家庭前来参观,全程很享受。”

郑桂源深深体会到“艺术无界限”,友族同胞可能不了解中华艺术,但却可以受到环境的感染,这让他有感值得继续努力,希望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目前,访客分别来自本地、雪隆、马六甲、柔佛、槟城等,不少人在光顾会馆的美食咖啡馆或到访天后宫时,惊喜发现该处有个艺术空间。

供fb/郑桂源艺术界深耕30年,一步一脚印 打造文献坊
雅阁文献坊门外墙上有两幅壁画,皆出自郑桂源的手笔,题字是他给自己的提醒。(许镁琪摄)

雅阁文献坊门外墙上有两幅壁画,皆出自郑桂源的手笔,其中一幅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题字,原来是他给自己的提醒。

他认为,人们口中的“艺术家性格”或“艺术家脾气”,其实是一种刻板印象,也因人而异。对他而言,艺术工作者可以“有个性”,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修为。

“很多人说,大师往往有着艺术家性格或脾气,事实上,我见过一些大师级的艺术家,他们的性格和脾气都很好,虚怀若谷、没有架子,也不会因此而失去个人特色。”

藉着壁画,他希望时时提醒自己发奋图强、不断求进,并且保持谦卑,以德行容载万物,也期许能够吸引磁场相近的人。

“我不是说自己多么高尚,只是在那样的状态下,内心是享受、自在和满足的。我也不敢说把这里打造成艺术堡垒之类的,纯粹希望营造一个空间,让更多人接触艺术。”

郑桂源坦言,他固然希望文人纪念馆兼文献坊能够持续运作,除了得视会馆的意愿外,同时也需要有心人愿意承接这份使命,让更多人共享这个展现艺术才华的平台。

供fb/郑桂源艺术界深耕30年,一步一脚印 打造文献坊
除了郑桂源亲自授课的书法班外,文献坊也邀请其他老师教导水彩画。(许镁琪摄)
供fb/郑桂源艺术界深耕30年,一步一脚印 打造文献坊
小食部于每逢周末提供素食简餐和饮料,让访客在环境熏陶和美食抚慰下放松心情。(许镁琪摄)
供fb/郑桂源艺术界深耕30年,一步一脚印 打造文献坊
文人纪念馆与文献坊同步推行,目前展示了已故书画家林荣光老师留下的作品、藏书和摆设品,由其家人贡献出来。(许镁琪摄)
供fb/郑桂源艺术界深耕30年,一步一脚印 打造文献坊
墙上挂的、架子和柜上摆的尽是书法、画作、雕刻等艺术作品,令人赏心悦目。(余蔚棋摄)
供fb/郑桂源艺术界深耕30年,一步一脚印 打造文献坊
弥漫文艺气息加上氛围平静,让不少访客首次上门已很喜欢这个空间。(余蔚棋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