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大小事

|
发布: 7:25pm 03/10/2023

行为偏差

案例

行为偏差

案例

森華堂:行為偏差案例遞增 家長應多聆聽孩子想法

NS芙蓉/疫情开放学生回归校园学生不适应致行为情绪偏差,辅导案例增
行管令後在各種因素,包括對手機的依賴和課業壓力等,導致兒童和青少年的情緒和行為出現偏差。(示意圖)

(芙蓉3日訊)國家開放孩子迴歸校園生活,惟學生行為和情緒的偏差的也在逐增,森美蘭中華大會堂輔導中心發現,12歲以下的小學生的案列尤其明顯,並鼓勵家長抽出時間,多聆聽孩子的內心感受與想法。

疫情後回校 孩子易不安

2020年3月爆發一場冠病疫情,當時我國實行行動管制令,人民也被叮囑留在家裡,學校也因此實行聽課、網課大約2年的時間,導致孩子都被逼長期待在家裡。而開放後,學生也因各種因素而產生不安,引發行為或情緒上偏差問題。

ADVERTISEMENT

NS芙蓉/疫情开放学生回归校园学生不适应致行为情绪偏差,辅导案例增
林愛蓮:開放後上門求助輔導的案列翻倍增加,令義工們都措手不及。(受訪者提供)
林愛蓮:案列都翻倍增加

森華堂輔導中心主任林愛蓮接受《花城》社區報詢問時指出,相比起行動管制令前,輔導中心所接到的各年齡層案列都翻倍增加,包括兒童和青少年,兩者之間12歲孩童所面對的行為和情緒偏差問題案列增長更為顯著。

她進一步解釋,兒童和青少年在2年的疫情時,因網課需要等其他原因下對手機的依賴變得更強,而且生活上的自由度也比較高,課業壓力也較低。但當迴歸校園生活後,家長開始管制孩子使用手機、課業的壓力,都是導致他們在情緒上有所改變的因素。

“當國家開放後大家重返校園,孩子會感到不習慣需要重新適應,尤其是返回實體課後家長管制手機使用時間,且可能無法做到有效溝通,導致他們之間很大沖突。而有些在成績上較不理想的同學,也會因為追趕課業而產生壓力,導致情緒生病,沉默寡言也不願意溝通。”

她說,大部分察覺孩子行為和情緒出現偏差的都是學校老師,包括話題少、暴躁或抗拒心理而引發的心理或生理變化等,而意識到的家長都把孩子送到輔導中心,義工一般上也希望家長能陪同孩子一起進行輔導。

她說,在疫情前同齡孩子可能只是行為上有偏差,如叛逆、頑皮或不做功課,但是疫情後現象有所改變,就是情緒和行為上皆出現偏差。

無論如何,她鼓勵家長多和孩子溝通,並且以更大的開放度去聆聽孩子的心聲,瞭解他們行為後的動機,因為大多時候家長都會根據社會系統要求孩子跟隨,但卻少了軟性或彈性的溝通。

盼打造“遊療室”

林愛蓮認為,這種現象應該被關注並及時解決,所以森華堂輔導中心接下來的方向和計劃便是打造“遊療室”,主要是12歲以下的孩子無法確切的表達內心的世界,需要透過遊戲、玩具和受過培訓的輔導義工去解讀他們的內心世界。

抑鬱求助者佔50%

她指出,孩子因為無法確切表達加上成人沒有方法引導他們表達內心世界,導致孩子也有憂鬱的情況。在開放後求助的案例翻倍增加,更是令義工“措手不及”,包括有成人的情緒病、家庭問題等,而自殺傾向或抑鬱的求助者更佔了50%至60%。

她說,即便輔導中心沒有延長開放時段,不過已經增加義工至30位,並會根據個案安排輔導時段。同時,輔導中心也會進行義工培訓工程和在來臨的11月11日,配合大馬輔導月,舉行精神抑鬱自我和家庭照顧的半天活動,灌輸參與者相關的知識。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