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最热点

|
发布: 11:28am 14/05/2024

視頻|振中佛學會衛塞節花車製作 老中青齊上陣 弘揚佛法傳承文化

摄影:陈梧源
供星洲網/振中佛學會衛塞節花車製作 老中青齊上陣 弘揚佛法傳承文化
振中佛學會每年都會凝聚歷屆校友、學生、熱心家長及善信們共同製作衛塞節花車,體現了佛法的延續和傳承,前排左四起為惟睿法師、張傑思、黃本三、顏素芳和陳秀珠。

(芙蓉14日訊)芙蓉振華中學佛學會再次配合森州衛塞節花車遊行活動,凝聚至少30名學生、家長、校友及社會熱心人士的力量,如火如荼地展開製作花車工作,延續佛教對文化弘揚和傳承的實踐。

馬佛總森州分會自1988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會舉辦衛塞節花車遊行活動,來到今年已是第31屆,主題為“和諧相處,福祉社會”,獲得森州多個佛教團體的支持,屆時共有20輛花車參與,一同慶祝這個紀念釋迦牟尼佛的誕生、成道與涅槃三期同慶的日子。

ADVERTISEMENT

振中佛學會則是從2010年開始,在森佛總衛塞節花車製作的首批義工指導下,帶領著老師和歷屆校友,製作該學會的第一輛花車參與遊行隊伍,並延續至今,逐漸成為該學會的傳統之一。

一屆又一屆的校友和學生們在製作花車上的默默付出,無形中也感染了一批家長和十方大眾,願意為他們提供協助,延續佛陀的慧命。

(拍攝:陳梧源)

妙圓覺苑主持惟睿法師向《花城》社區報指出,每年的衛塞節遊行過程中,隊伍兩旁都可看到來自不分種族與宗教的民眾雙手合十,對佛陀樹立起恭敬心,這是我國非常獨有的景象。

他表示,製作花車的主要目的,對外是為了紀念佛陀,當人們看到花車上的佛像時,自然而然地就會生起恭敬之心,讓大眾感到法喜充滿;至於對內則是製作過程中所培養的團結互助精神,以及為宣揚佛教的努力。

“正信佛法的弘揚,除了要有法師的引領之外,當然也需要信眾的護持,這是一個雙向支持的系統,而在遊行當天,其他百姓也能看見佛教徒凝聚在一起的光景,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瞭解佛教三期同慶的意義。”

另外,惟睿法師表示,浴佛是振中佛學會的花車每年必不可少的元素,教導信眾透過浴佛儀式,洗去內心的汙垢,讓身口意三業得到淨化,從而激發人們對佛法的敬仰和虔誠。

供星洲網/振中佛學會衛塞節花車製作 老中青齊上陣 弘揚佛法傳承文化
配合“百花齊放”的主題,校友們利用粘土捏出花卉綻放的造型,作為花車兩旁的裝飾。

談到振中佛學會製作花車的契機,顧問老師顏素芳表示,當年是因為一群畢業多年的校友,通過森佛總學習花車製作後獻議,並在各種機緣巧合與各方佛友的協助之下,成功做出第一輛花車。

“剛好本學會的花車組顧問黃本三願意教導,而校友們也願意付出奉獻,大家就這樣聚在一起,開啟了這項花車製作計劃,後來也形成了我們的年度傳統活動,以至於每年的衛塞節前夕,校友們都會主動詢問幾時開工。”

供星洲網/振中佛學會衛塞節花車製作 老中青齊上陣 弘揚佛法傳承文化
振中佛學會在校友們的堅持下每年都會製作花車,參與衛塞節花車遊行。(振中佛學會提供)

她說,這項活動從歷屆學長一直傳承到學弟學妹們,學生一般上都會在週末期間協助製作花車,而學長們大部分都是在下班後,自發性地參與制作花車,讓她很是感動。

“大家在製作花車的過程中培養出團隊精神,學習到沒有計較的付出,即使遊行結束後也不言累,當晚就前往吉隆坡十五碑,準備第二天的衛塞節遊行慶典。”

她也強調,該學會每年都會發揮創意更改花車設計,讓參與遊行的民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而資金方面大多都是由佛友和校友們熱心贊助。

此外,她認為如今的年輕世代比較缺乏服務精神,樂意付出的學生越來越少,導致該學會在傳承方面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供星洲網/振中佛學會衛塞節花車製作 老中青齊上陣 弘揚佛法傳承文化
顏素芳

振中佛學會策劃與諮詢陳秀珠透露,該學會今年的花車主題是以佛陀在樹林弘法時百花齊放的景象作為啟發,並以鋼骨水泥製作假樹幹安座佛像。

她說,在花車設計開始前,該團隊都是圍繞著“三期同慶”的主題集思廣益,並以傳承佛教文化傳統作為理念,向大眾傳達衛塞節的慈悲精神。

負責協助插花的美術老師張傑思則表示,配合“百花齊放”的主題,她已通過家庭成員的幫助,向金馬侖高原的花農訂購各種顏色和種類的鮮花,例如太陽花、菊花、天堂鳥及百合等等佈置花車。

她說,她已參與花車製作活動超過10年,對於每年都有不同臉孔的加入感到非常欣慰。

另一方面,黃本三指出,隨著年輕人無窮的創意,以及對於新科技的掌握,花車的設計已越來越新穎和別緻,加入的元素也越來越豐富,不再像以往的造型一樣笨重簡陋。

供星洲網/振中佛學會衛塞節花車製作 老中青齊上陣 弘揚佛法傳承文化
校友正在如火如荼地趕製花車,爭取在遊行日前夕完工。(振中佛學會提供)

梁文慶,家長

當初我是因為兩名孩子參與佛學會才知道他們有製作花車,後來發現學生們在技術方面較為不熟悉,所以我就以自己技工的經驗去協助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一份子,今年已是我參與的第十年。

製作過程中最令我難忘的事,莫過於今年在整理花車框架時,因環境過於漆黑而不小心割傷手腕,當時也流了很多血,幸虧傷口已逐漸癒合。

雖然在整個過程中嚐到了苦與樂,但看到大家一起努力製作出來的成果,這一切都非常值得。

供星洲網/振中佛學會衛塞節花車製作 老中青齊上陣 弘揚佛法傳承文化
梁文慶

黃健瑋,校友

我在受到黃本三的指導後,向老師提議佛學會可通過花車製作,讓學生以另類的方式學習佛法,湊巧也有佛友願意借我們花車的骨架。

我們當初是在一個花園住宅區的路旁製作花車,偶爾會有一些民眾在路過的時候,打包食物或飲料給我們,人情味非常濃厚。

如今我們也是在熱心民眾的協助下,有幸借到有蓋的場地製作花車,很感謝佛友們一路以來的支持,讓我們得以將佛教文化不斷傳承下去。

供星洲網/振中佛學會衛塞節花車製作 老中青齊上陣 弘揚佛法傳承文化
黃健瑋

張俊威,校友

我從2011年初中一開始便加入佛學會,加上本身也來自佛教家庭,因此直到現在,我都堅持參與佛學會的花車製作。

其實在製作花車的過程中,學習到的東西不僅僅是佛法而已,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事的能力。

我認為現代人已不活躍參與宗教活動,因此我希望未來會有更多的年輕人能更積極地參加佛教活動,繼續把佛法發揚光大。

供星洲網/振中佛學會衛塞節花車製作 老中青齊上陣 弘揚佛法傳承文化
張俊威
供星洲網/振中佛學會衛塞節花車製作 老中青齊上陣 弘揚佛法傳承文化
家長及校友利用自己的職業技術為花車製作出一份綿力。(振中佛學會提供)

供星洲網/振中佛學會衛塞節花車製作 老中青齊上陣 弘揚佛法傳承文化剛畢業的校友與學生一同參與花車製作。

供星洲網/振中佛學會衛塞節花車製作 老中青齊上陣 弘揚佛法傳承文化
振中佛學會的新血受到歷屆校友的啟發,繼續將信仰傳承。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