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远赴砂邦古晋开展跨州文化考察之旅,在热情澎湃馆员们相互激励推动下,再次促成另一回跨州考研之旅,开阔文化视野,提升姿采多面向的本土史认知。
森美兰华人文史馆最近办了一场加影华团文物馆考研交流之旅,由子承父业,接手故人李成金一手打造起来的文物馆长李腾,亲自出马为文史馆所组成的30人参访大队,推介导览加影老街的前身今世,这个也是先贤有份参与筑造起来的雪州主要城镇之一。
ADVERTISEMENT
这个位于河岸边闹市孟达粦(mendaling)的乌鲁冷岳社区文物馆,母体是乌鲁冷岳华团联合会,会所产业原属商矿公会;这与森州文史馆是在森美兰中华大会堂管理下的一个单位,组织背景基本上同出一辙。
谈到芙蓉与加影的开埠史,两者都拥有采锡与橡胶种植业的共同历史背景;靠近森雪边界的加影,其贯穿市区的冷岳河流,交错纵横的河道,追溯起来可衔接至森州北部武来岸文丁一带的河流,这个河道网所形成的采锡路线图,就是一部华族先民采锡史。
在1870年代,在采锡活动驱使下,华裔先民开始移入,加影市镇逐渐成形;但开埠史反映,1884年英属政府的户口普查,加影市已有60户店屋,华裔占其中19家,印裔一家,其余为苏门答腊孟达粦族人。
李腾客观解说印尼苏西移民中也包括米南加保族人,他们比华裔先民更早移居和落脚加影;其实前期的“森美兰州”是多个酋邦势力分治的局面,早在18世纪初,苏西米南加保族系已委派王子跨海统治森美兰。
我们常自我期许,须强化族群研究,以便拥有历史话语权,独中历史课本少不了着墨更多华裔奋斗建国的史实,但我们也似乎掉入自设的舒适圈,而产生排斥认同更早移居半岛马来族群的在地贡献。
加影老街考研之行,让我们更客观看待一个老市镇的成形,不是只有我们先辈努力的成果,有本身独特文化的印尼孟达粦人,更早在加影定居经商,问题是在于我们是否愿意与友族深层文化交流,促进彼此间更融洽共处。
老街导览后的两馆对话会上,文物馆特别安排已有90岁高龄的戴荣俊老先生,与我们分享加影的过去和华社的人文典故,让大家上了一堂教课书上所欠缺的华社奋斗打并的时代史。
加影是芙蓉早年搭公共交通巴士前往吉隆坡,必须路经的中转站;多年前戴老曾接受我的专访时提到让我刻骨铭心的一幕,他在独立前要去吉隆坡办事,乘搭锡克人拉扯的牛车,载货的牛车厢下所舖设的坐板,局促格间里也只能坐上一两位搭客,就这样老牛车牛步寸行下,搭客花上好几个小时才能来到吉隆坡。
或许通过充满生活味道的老街故事这一板块,才能勾起新生代对有现实意义的人文历史产生兴趣,再进而导引年轻人对友族的成长故事也产生探索的兴致,让新生代意会我们是活在多元共存的大环境,这总好过被迫死记死啃教条式的历史教科书。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