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舍”出发 周世扬:佛教教育应走出庙堂 迈向制度化与社会化




(芙蓉21日讯)为期4天3夜的“舍,让内心明亮”人生学习营圆满落幕!
这场人生学习营吸引了全国各地学员踊跃参与,大会更诚邀在台湾弘法逾30年的释开仁法师与叶建东教授前来主讲,两人虽常年在海外弘法,却同样来自马来西亚,被誉为佛教界的“马来西亚之光”。
ADVERTISEMENT

罗白州议员周世扬认为,若与台湾相比,我国佛教教育仍显薄弱,因此需要有体系的规划与层次性的课程,从高层次学术讲座到中阶骨干培训,再到面向普罗大众的基础课程,才能逐步推动佛教在本土扎根。
他昨日在闭幕典礼上指出,佛教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庙堂之内,应该制度化、深层次地走入社会,才能成为大众生活的养分。他说,大马佛教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佛教团体应藉着“昌明大马”精神的契机,推动佛教发展,从而迈向更系统性与持续性的教育模式。
他举例,不久前在一场环保葬活动中发现,现场佛教徒的举手人数甚至少于基督徒。尽管这并非反映宗教人数差异的真实比例,但也显示出不少民众对自身宗教认同模糊,甚至有人“不清楚自己是什么宗教”,由此可见,佛教普及层面仍有不足。
他强调,佛教团体必须承担起弘扬佛法与教育的责任,引导大众加深对佛教的理解,帮助信仰模糊的民众厘清宗教背景,从而在社会中建立更坚定、清晰的精神认同。
“佛教教义推崇随缘和顺其自然,但佛教教育不能同样抱着‘随缘’的心态,而是应当以系统化、层层递进的方式来推动,把它视为人生学习与社会文明的重要环节。”
他补充,大马佛教也应借鉴伊斯兰教在制度上的严谨,以及基督教深入社区的做法,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推广方式,进一步提升普及度与影响力。
“宗教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佛教若能与社区紧密结合,例如举办活动或与青年团合作,就能在润物无声中发挥长远的影响。”
他也指出,这次学习营的主题“舍,让内心明亮”,以此提醒佛教徒与社会大众,要学会舍弃短视的利益,追求长远的社会贡献。所谓“舍”,应落实在行动与持续性的实践中,任何宗教团体或政治人物,都应当具备“舍弃短视”的执行力。

释开仁法师在闭幕开示中则勉励学员,要把在学习营中所学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尤其要改掉坏习气,把这4天3夜所收获的成长与喜悦带回家庭与社会,让没有参与的人也能感受到佛法带来的正能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