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观点

发布: 8:02pm 14/05/2025

中文路牌

路名

中文路牌

路名

陈嵩杰 | 路名语文之争所为何来?

从旅游中国贵州归故里已有好一段时日,旧报章对我来说不会过时,温故知新,4月15日花城封面头条旧闻(不算新闻了)吸引我的眼球,报导指波德申立百新村须改双语才能“合法化”,问题关键在于这些路牌并非设在市议会官方路牌上。

尽管反对党员不会放过这项种族政治意味的课题,但在森州立法议会上掀不起什么涟漪,照看这项因为“中文”是原罪的路牌风波已告一段落了,但深层的政治纠葛陈诉,值得大家进一步探讨。

ADVERTISEMENT

在国阵中央政权尚未倒台前,至少我记起两起与中文路牌相关连的政治课题;一则发生在梹岛,另一则发生在古晋。

首先梹岛发生的路牌问题,是出在行动党已拿下梹州政权,为了彰显该党一路标榜的多元文化政治立场,就从路牌添加中文名称做起。

行动党推动中文化的举动,自然引起捍卫国文地位不容受到挑战的政党人士极力攻击,甚至不惜通过法庭手段制止中文路名的市政局决策,但记不起什么时候法庭已驳回这项蓄意的政治起诉。

但梹岛市政局也不是盲目将每个路牌都添加中文名称,而是针对有华人历史背景的路名才需要这样做,这包括有印裔文化背景的路名,则添上淡米尔文。

古晋那厢发生过的华文路名遭抗议事件更是经典,这是巫统在中央掌大权的时代,曾记得这起陈年往事是因为马来先锋报的记者,发现古晋大街巷弄的路名,竟有中文名称的存在。

于是该报大惊小怪批评说来到古晋,好似来到中国,这种路名夹带中文名称有违国情,可是标榜大马来人主义的媒体,似乎没有发现有很大自主权的砂邦,尚有多个地方议会的主席还是由华裔高官,或政治人物出任,这在西马除了梹岛外,早已成为绝响。

这回发生在立百新村共有16段巷弄,使用了七年的中文路名未获批的争论,波德申市议会主席哈斯诺有很好的诠释;“以双语路牌取代原有的路牌,是基于地方文化需求的特殊个案,仅适用于立百新村。”

换一句话,官方不想看到立百新村双语路牌事件,成为其他地方议会,或华人新村仿傚双语的做法;但法律上既然有了先例,自然有了漏洞可为下个“先例”开路。

雪州新村中文路名事件曾引起苏丹大人龙颜不悦,可以此借鉴;毕竟各州民情和政情回异,梹岛和古晋中文路名还是一样保持至今,我在森州其他地方考研时,还看到华人新村国文路牌还加上爪夷文的现象。

当议员杨文来为立百新村中文路牌风波蹦跳奔波之余,他应该有小小的“庆幸”,如果他的身份是在野议员,这场风波未必能那么顺利摆平下来,有巫统撑腰的地方官员早已动手拆掉中文路牌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